,并且还有三星集团在背后支撑,到处融资、发展,正在奔着“好莱坞第七大”的目标进发。
而如今,瑞兴影业与布乐姆之家联合,且还有吕睿以及他背后那个东方市场的支持,未必没机会超越。
这个目标虽远,但现在,隐约已经有了实现的可能性。
而就在他正畅想未来时,吕睿却话锋一转:“说说财务上的支出和收益明细吧。”
杰森立刻拿出早已准备好的报表,详细汇报:
“《鬼影实录》整个运营周期里,布乐姆之家投入宣传费用1500万美元、发行费用500万美元,已上市的录像带和dvd碟片发行费300万美元,总计支出2300万美元……”
2300万美元发行投入对比200万美元制片成本,夸张得离谱!
可三人都没觉得不妥。
因为1.03亿美元的票房,本就是靠巨额宣发砸出来的成功。
好莱坞常规操作里,宣发费用通常是制片成本的一半甚至持平,对应的票房收益也只是成本的3-5倍。
可《鬼影实录》的票房却是成本的51.5倍!
这么算下来,宣发投入无疑是非常值当的。
要不是笃定影片能成功大卖,吕睿绝不敢实行这么疯狂的宣传计划。
当然,还有另一个原因是,他握有这部电影的完整版权。
单北美分成就有5253万美元,后续还有录像带、影碟、电视版权和海外版权,怎么算都稳赚。
杰森继续汇报道:“dvd和录像带推进得也很顺利,咱们的线下渠道部跟沃尔玛、百事达合作多年,关系稳定得很……”
恐怖片的录像带和dvd收入向来是重头戏。
回溯2000年以前,自从录像带诞生,电影发行就不再只是影院放映了。
当下尤其是dvd,说是养活了好莱坞都不为过。
核心原因还是利润和成本的悬殊。
相较于传统录像带,dvd即便在北美这种人工费用极高的地方生产,压制费也仅有50美分,而到终端销售的成本,也不过只有3到5美元。
可正版售价却普遍在20美元,豪华套装、限量版卖到100美元都很常见。
这背后主要是dvd远超录像带的画面质量。
在当下这个大片时代里,多数电影是靠特效来吸睛,录像带根本撑不起效果。
但反观dvd的画面质量却非常清晰,尤其对恐怖片而言,往往能带来极其不错的观影效果。
尤其是在夜深人静时,独自一人缩在客厅沙发上看碟片,沉浸感甚至比在影院观影的氛围还好!
“《鬼影实录》的碟片上线刚一周,销售加租赁收入就破了1000万美元,电视播放权也正在谈判中。”
杰森的汇报到此收尾,同时也传递出了一个关键消息。
后续,这部电影的收益将会源源不断而来!
这就是手握发行公司、站在产业链上游的底气!
“好,辛苦了。”
吕睿想着即将到账的资金,心情大好。
一旁的彼得适时插话,补充财务细节:“布乐姆之家费的那2300万美元宣发资金,全都是向瑞兴影业借贷的。
接下来,他们会归还本金和利息,利息15%,总计要还款2645万美元。
另外,瑞兴影业会以1500万美元的价格,把《鬼影实录》5年的线下版权转让给布乐姆之家。”
吕睿微微点头,表示理解。
这是好莱坞的常规操作,左手倒右手,主要是为了抵税。
彼得继续补充:“扣除还款和版权转让费用后,剩余资金将暂时作为流动资金留在布乐姆之家账上,用于支持后续项目的发行推进。”
吕睿之前特意吩咐过,要求杰森从全球各地搜罗小成本电影版权,用以转手发行。
虽然只能赚点中介和差价,但蚊子腿再少也是肉。
况且,当积攒到足够多的版权时,还可以用作打包出售,这也是一种赚钱方式。
布乐姆之家以前就是靠着这方面业务在存活,能发展至今,就说明这种盈利方式没任何问题。
既然没问题,自然没有放弃的道理。
留下来的这笔流动资金里,其中一部分就是用来搞这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