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天下宝鉴 > 第五百三十一章 袁帝御用

第五百三十一章 袁帝御用(1 / 2)

小站练兵!

的确!

这就是罗旭最初看到这笔筒画片的时候,最大胆的猜测!

如果错了,这笔筒最多值个几万块!

但若是对了……那就没法估价了!

听到小站练兵四个字,郑文山的那些学生一个个全都是满脸懵逼。

不过郑文山的反应却是极大。

“嘛?”

喊了一声,他再次看向那画片。

注意到里面士兵的着装,甚至有人还留着辫,在训练时将鞭子缠在脖子上,又注意到那些士兵前面还站着个类似洋人形象的教官……

只见郑文山双眼睁大,口吐二字。

“卧槽!”

不得不说,郑文山平时可是当真不会爆粗!

即便谢作云偶尔冒出一句,郑文山也没有过。

但今天,他犯忌讳了。

他抬头看向罗旭:“小罗……”

“郑教授。”

罗旭微微一笑,格式性地答了一句。

“你……大漏,天漏啊!”

说着,郑文山将笔筒稳稳拿在手中,似是生怕掉了一般。

“这……御用瓷啊!”

一句话,让厅里的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凉气。

御用?

洪宪瓷,指的自然是洪宪时期的瓷器。

而这御用,便很明显了,是袁世凯御用的!

其实说洪宪瓷价格不高,也是因为和那些明清官窑、御用瓷器去比的。

毕竟至今,洪宪瓷也并没有千万以上的拍卖记录。

但说它价格低,那肯定也是不合适的。

动辄几十上百万,其实在古玩界已经是高价物件儿了。

如果不是只看鉴宝节目和电影效果,就不难现市面上更多的瓷器,还是几千块、几万块的,毕竟金字塔,大的只是塔底。

一九一五年底,袁世凯登基便改国号为“洪宪”

,而他的登基则更喜欢效仿封建时期的制度,当然,这也是其必衰败的重要原因,正因如此,也就成就了百日帝。

登基之后,他便设了御窑,并找到五代瓷商郭葆昌,让他来做督窑官,去景德镇监制御窑,也就是洪宪瓷。

而洪宪瓷的烧造成本,可是历史上最高的。

要知道在清乾隆时期,朝廷每年会拨三万两白银给景德镇,要求御窑上交四到五万件瓷器,而洪宪时期,袁世凯为了这一批瓷器便花费了一百四十万大洋!

这一百四十万大洋如果折合成白银,足有百万两!

可见洪宪时期对于瓷器的打造根本不计成本,这也侧面体现了袁帝对于治国,根本就是个昏庸的外行人。

当然,也正因此造就了洪宪瓷的稀少,并且每一件都可以被认定为是民国时期的官窑、御窑。

其实这些,郑文山的这些学生也懂,他们知道洪宪瓷具有不错的收藏价值,甚至是流通价值,可要说天漏……是不是有些过了?

这时,谢作云看着这些人的表情,不禁笑了笑:“老郑啊,该你开课了!”

听到这话,郑文山瞥了自己几个学生一眼,缓缓点头。

“说起小站练兵,算得上袁世凯称帝之前做的最大的一件事,十七世纪末,甲午战争彻底进入白热化,当时德军有个顾问叫汉纳根,他向李鸿章提议训练新兵,而李鸿章也采纳了意见,命手下在天州南郊的小站进行练兵!”

说到这,郑文山看了一眼罗旭:“小罗,你女朋友也想知道呢!”

“啊?”

罗旭一愣,旋即摇头而笑:“得!

那我接茬儿说了,当时小站练兵的一批人,军官方面以淮军的将领为主,同时还吸纳了天州武备学堂毕业的人才,在淮军的基础上,并入了德国兵制,不仅在招募上采用西方手段,还采购了多批西洋武器,而这时候,李鸿章也开始琢磨小站练兵的指挥官,最终定为了袁世凯!”

“袁世凯高调上任,参照德国兵制,立马制定了规范的征兵制度、编制制度、军官委任制度和训练制度,要知道训练这一支队伍,直接奠定了未来北洋军事的基础,而因在天州南郊小站训练,这整个事件也便称为小站练兵!”

听罗旭说完,郑文山和谢作云都是微笑点头。

就连一直心里不看好罗旭的宋翰彰,也终于露出了认可的神色。

毕竟郑文山那些学生,可都是科班出身,考古系最擅长的便是历史知识,可他们都不知道,年龄相仿的罗旭却可以侃侃而谈,差距一目了然!

谢作云点点头:“这小站练兵是袁帝亲历,这题材烧在物件儿上,便可以确认,这笔筒是袁帝御用的,而且不出意外,就是袁世凯登基后,在天州办公地点的办公桌上摆着的!”

呼……

这话说完,所有人都是倒吸了一口气。

若是袁世凯本人亲自用的,那价值……可就没法估了啊!

搞不好要创洪宪瓷的最高价值了!

宋翰彰叹了一声:“小罗,这笔筒……你当真不出?我还是那句话

最新小说: 重生后女帝拿了美强惨剧本 穿书八零:我在海岛搞科研 缠娇鸾 直播反串:我一笑倾城,掰弯全网 人到中年,我的收入能随机倍增 箱子里的战锤40K 平妻?狗都不当,满塘大佬不香嘛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穿成九零孤女,大唐公主富可敌国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