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罗旭那反应,李行之立刻拄着拐走了过来,目光也落在了屏风上。
“小罗,你看上这屏风了?”
罗旭缓缓点头,俩眼几乎冒着绿光。
“李老板,这东西……算我收您的吧?”
“这当然。”
李行之点点头。
“嘿!
咱走个规矩?您说说,这东西怎么来的?”
罗旭有些调皮地笑了笑。
这话问得李行之一愣。
干了一辈子古玩了,以前都是他问别人,这突然被这么问,还真有些不适应。
片刻,他点头笑了笑:“这是我父亲七十年代从一个混血手里收的,花了八千块!”
听到这话,罗旭都吓着了。
可不是觉得少,而是多!
要知道那可是七十年代,罗旭记得看过一本小说,上面还专门有沪上工人的工资,那时候的学徒,一个月十几二十块,普通工人三十多,甚至还有一句“36元万岁”
的说法。
如果按照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倍数来计算……少说相当于现在的几百万了!
虽然现在能拿出几百万的人并不少,可在那个时候……万元户可是顶流存在啊。
而且还是从混血手里收的,听到这话,罗旭的思路彻底清楚了!
“这就没错了!
李老板,您……研究过这个物件儿吗?”
罗旭问了一句。
李行之点点头:“的确注意过这个屏风,工艺明显是晚清北派,而且有蟒雕,所以八成是京城物件儿,至于其他……我还真没研究出来,小罗,这屏风就是你盘下俗人居的理由?”
“不错!
既然答应了李老板,那我就说说我的想法,要是错了您别见怪!”
罗旭微笑道。
李行之摆手道:“年轻人能钻研是好事,你快说说!”
“这屏风主料是紫檀的,中间嵌着的是一块整青玉板,玉板和紫檀料的雕刻是相连的,应是先嵌后雕,而且是四爪蟒雕,典型的造办处工艺!”
罗旭说着,指了指那单簇花纹:“不过最引起我注意的,是这花纹,李老板,您能看出这是什么花吗?”
李行之盯着那花纹仔细看了看,也有些疑惑。
曾经他还真没太注意过这个细节,毕竟物件儿整体一眼老,而且断代不难,雕刻各种纹饰又有浑然一体的感觉,所以便没针对这单簇花纹研究过。
“是丁香!”
罗旭微微扬起嘴角:“虽然很少见,不过晚清瓷板画上却的确有过这种花纹。”
听到这话,李行之立刻点了点头:“没错,你这么一说,果然是丁香,虽然很少,但我似乎也看过!”
“对,丁香在纹饰上最强的体现,其实就是十字花瓣纹,我跟您说个实底儿,在我找您盘店之前,我都没确定这是丁香!”
罗旭道。
李行之闻言露出不可思议的笑容:“小罗,你是个天才!
接着说,这丁香纹又怎样?”
罗旭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指了指茶桌:“咱坐着说?”
“好好好!”
二人来到桌前,李行之立刻坐了下来,同时给罗旭倒了杯茶,迫不及待道:“快,你快说!”
罗旭端起茶杯喝了一口,笑道:“李老板,丁香可是人名啊!”
“啊?”
李行之微微一愣,旋即睁大双眼:“这……你是说……是不是太牵强了?”
罗旭也不忙回答,掏出两根烟,递给了李行之一根。
他抽上一口,道:“不牵强,您知道李秀成吧?”
“当然,太平天国忠王,率兵一举破江南,只不过当年三打沪上无果,说起来……好坏不评,但沪上的确是从那时候开始力压江南各地而崛起的!”
李行之说着,将烟灰缸推到了罗旭面前。
罗旭微微一笑:“不错,其实当年李秀成不仅兵力强盛,而且领兵水平也非常高,之所以三攻沪上不成,并非输给了清军,而是联军的洋枪队;
其实在南京条约之后,沪上作为五个通商口岸之一,已经成为了远东最大的金融、贸易中心,各国商船在黄浦江可谓络绎不绝、日夜不歇,就因为富足,所以听到太平军打过来,无论是本地人还是洋人,全都慌了。”
李行之点了点头:“不错,当时清军的实力根本抵抗不了太平军,所以洋人便插手了,小罗,想不到你对沪上的历史也这么清楚。”
罗旭闻言摆手道:“您谬赞了,都是咱国内史,其实沪上最早站出来决定自保的,是当时的沪上道台和地方一个开钱庄的杨姓豪绅,二人一个搞武器,一个出钱招募佣兵,而且专门招洋兵,月薪最高可以给到一百银圆,原因很简单,第一次鸦片战争的时候,洋人所表现出的战斗力太强大了!”
“小罗,你该说华尔了吧?这些我知道,可……这和丁香纹,还有那屏风有什么关系?”
李行之面露疑惑。
罗旭一笑,将烟头掐灭在烟灰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