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选择了坐飞机到中江省省城,然后坐高铁到舒城。
在舒城租了一辆奥迪q5l,并顺带买了一些礼品。
晚上,在舒城找了一家宾馆住下。
大家别误会,开了两间房。
第二天一早,开车朝着目的地出。
全程一百多公里。
到了县城,再往里走。
路况整体还行。
基本做到了双车道。
且都是水泥路。
但弯道实在是让叶安大开眼界。
山路十八弯。
这哪里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比写实还要写实。
有一段下坡路。
右手边就是悬崖峭壁。
只用一道铁栅栏围着。
这要是生手,且胆小的人,估计连往外看一眼的勇气都没有。
玩的就是心跳。
叶安虽然没开过这种路。
但好在体质和意识强,短暂的适应后,就掌握了技巧。
两个多小时后,到了大官镇。
一路上,用的都是导航。
秦兰虽然在村里生活了十八年,但那时候也没怎么出过县城。
更别说,现在到处都大变样。
秦兰压根就认识路。
到了大官镇,秦兰才找到一些熟悉感。
又开了十几分钟,秦兰指着水泥路里面的一排厂房道,“这是我上小学的地方,没想到,现在已经变成工厂了。”
叶安瞅了一眼工厂招牌,东山村粉丝厂。
马上过年了。
但工厂依然还在生产。
工厂的围栏外,停了一辆车。
车上装满了番薯。
粉丝,叶安当然吃过,也知道是用番薯粉做出来的。
但这里居然真用番薯粉做。
是不是太奢侈了一些?
“学校可能是搬离了吧,村子能有一家规模这么大的厂,证明展的还不错。”
见秦兰的情绪不高,叶安安慰道。
“没事,姐姐只是感慨罢了。”
秦兰坐在副驾驶上,捋了一下垂在耳边的丝道。
跟着导航,车子很快来到了终点,村委会。
秦兰朝四周打量了一圈,指着一条往东的路,道,“应该往那边走。
虽然路改了不少,但方向是没错的。”
“好的。”
叶安将车子右转,进入秦兰指的那条道。
开了几分钟,秦兰对周边的环境是越来越熟悉。
“小安,你快看,那是你们家的茶地,相邻的是我家的,小时候我们最讨厌的就是采茶了,晒不说,还特别无聊。”
秦兰嘴上说的嫌弃,但脸上却满是回忆。
叶安瞄了一眼,茶地在一片山的缓坡上,跟周围的地相比,那片茶地明显被精心照料过。
地里没看到一根杂草。
“可惜现在季节不对,否则,姐姐一定让你也尝一下采茶的辛苦,一采一整天的那种。”
“兰姐,我还是不要了。”
叶安附和着秦兰的话道。
“怎么,这点苦都吃不了?也对,现在年轻人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真没几个能吃得了这个苦的。”
叶安十分认同的点头。
车子开到一片竹林前。
秦兰双眼放光,“这片竹林还在,这个季节正是挖冬笋的时候,到时候我们挖一些带回东海去。”
“好的,我偶尔会刷到别人挖冬笋的,怪有趣的。”
秦兰喃喃道,“是吧,其实生活在农村除了交通有些不便以外,其他的都挺好的。”
“现在的交通也好了,我那时候可没有现在这样宽敞平整的水泥路,更没有这么多的汽车。”
叶安没接话,他没在农村长时间待过,无法感同身受。
但网上有人说的很对。
城里人去农村游玩几天,那是生活。
农村人在农村,那是生存。
一字之差,却道出了留守在农村人的心酸。
“小安,你开慢一点。”
秦兰突然道。
叶安照做,放慢了车。
前面有一道急转弯,路外边有一家二层的楼房。
此刻,有一个看起来五六十岁的老人,正坐在屋前拍打着鞋子上的泥土。
叶安余光看到秦兰,却见她正死死的盯着那个老人。
那个老人难道是秦兰的亲人?
还没等叶安问,秦兰的声音有些哽咽,“小安安,那是……你大伯。”
我大伯?
叶安愣住了。
此刻,车子刚好来到了老人跟前。
老人抬头看了眼,见车子有停下的意思,就一直盯着,没挪开目光。
“真是你大伯。”
秦兰语气激动的道。
“兰姐,你不会看错了吧?”
老人跟自己,还有老爸长的也不像啊。
“没看错,虽然我有近二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