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曦连啃了两个苹果,情绪才稳定下来。只是这个天啃冷苹果有点儿不舒服,又喝了一大杯热乎乎的花茶。
然后,该干啥干啥!
平时陈曦都是等李向北去军营的时候,才能偷偷进空间干活,照顾空间里的农作物也是东一榔头西一锤子。
陈曦伸了个懒腰,“先给自己做顿好吃的。”
拿出自己在空间里磨的面粉,打两个鸡蛋和面,做一份劲道的手擀面。
一个不小心做多了,那就放到空间里先存着,以后再吃。
煮了一大碗面条,卤子是鸡蛋葱花虾米汤,再加一小把嫩白菜叶。
香得不行,陈曦连汤都喝得干干净净,肚子饱饱的。
后果就是,陈曦不得不去空间里干活消食儿。
空间里种的粮食得收了,她认命地拿起镰刀割麦子,割水稻。
看到还有嫩玉米,先一步掰下来,明天早上就煮嫩玉米和地瓜吃。
自从来了这边,她就没吃过嫩玉米,真想了。
陈曦在空间里一直忙着,忙到肚子又开始饿了才停下来。
她也已经腰酸背痛,种粮食的土地有整整一亩两分地的样子,里面种了市面上能看到了所有粮食。
把能收的都收了,好在有存储的格子,收好的粮食直接往里面送就行了。
有空再拿出来做后续处理,反正存在格子里永远都不会坏,只管往里塞就行了。
到目前为止,她就没填满过任何一个格子。
在空间里洗了个澡,又吃了份以前做的皮蛋瘦肉粥,陈曦这才出空间。
一看时间,都晚上十点多了,赶紧睡觉。
此后数天,陈曦的生活很有规律,白天专注扫盲班的事情,下课回家后就进空间收拾。
这一忙就忙了整整一周,空间里的农作物才被她都收了个遍,新种上的也都发芽了。
陈曦也终于过上了,在空间里没事儿捡鸡蛋玩,采采蘑菇的悠闲日子。
只是,都过去七天了,依旧没有李向北的消息。
陈曦又一次跟桂花嫂子她们聊起了这事儿,换来了桂花嫂子和冬生的嫂子的白眼儿。
用冬生嫂子的话来说,那就是,“哎呀,急啥?别说七天了,一两个月不回来的任务都有。等着吧!”
桂花嫂子叹气,“其实,没有消息也算是好消息。你刚来,经历的事情少,担心也是正常的。
自家男人出任务,哪个当军嫂的不担心?我记得我刚来随军的那一年,有个跟我差不多大的一个军嫂,她家男人出任务时牺牲了,人直接晕了过去。
可那又怎么办?男人牺牲了,我们这些军嫂就得回老家带着孩子继续生活,唉!”
陈曦沉默了,这对军嫂来说真的很残酷。
不说谁是谁的附庸,可对于随军的军嫂来说,男人没了,她们在这边的家也没了。
一个人回到家,她这边也没个左邻右舍,能说得上话的莫夏雨也去上班了,有点儿寂寞。
很快就到了农历二月底,这边的气温缓慢上升,每到中午,地上的冻土就变得湿乎乎的,说明开始化冻了。
陈曦觉得是时候写封信催一催秦六顺,赶紧把塑料薄膜送来,再不赶紧布置大棚,时间就来不及了。
正好今天也是扫盲班休息的日子,她一个人坐上了去县城的公交车。
寄信的同时也去给莫青染寄两块钱,想来她已经收到了自己写给她的信。
顺便去拿这边胡主编给她寄的东西,也不知道是什么。
胡主编的信两天前就收到了,说是京城那边的高主编早就给他来过信了。
对于高主编介绍的人,他肯定是认可的。他也同意她带着文件回家翻译,但是出版社里的领导还有点儿意见。
还说过两天会再寄一份文件,让她试着翻译,收到翻译后,胡主编会说服他们领导,允许她以后的翻译工作以书信的方式进行。
陈曦对此没有任何异议,希望不是专业性太强的文件,她是真的很需要一个赚钱的工作。
不能总是吃老本儿呀,以后还要养孩子呢,
公交车晃晃悠悠地来到县城,陈曦第一时间去了邮局,把该办的事情办好后,突然发现柜台里的邮票上新了。
陈曦当然知道这个年代的某些邮票很值钱,可到底是哪些邮票值钱她就不知道了。
但这不妨碍她存货呀。
不管在哪里,存货是王道!
“同志,我想买几套邮票……”
不出意外的,被工作人员盘问了。
陈曦随意编了几个理由就过了,然后就默默地趴在柜台上挑选着邮票。
也就在这时,邮局里又来人了。
这人一进邮局就说:“打电话!”
邮局的人把她领到打电话的区域,问:“打到哪里?找谁?”
那人说:“省城大学,文学系里的胡可欣。”
出局的人查了一下电话簿,又问:“电话能打到省城大学校长室和教导主任那里,你要打哪个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