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穿越小说 > 清妖 > 第一百一十一章 老太爷您高兴吗?

第一百一十一章 老太爷您高兴吗?(2 / 3)

   孙彦琨的意见引起和珅重视,他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经历。

    当年他被选入咸安宫官学读书将“四书五经”背得滚瓜烂熟,深得老师嘉许,时著名大儒袁枚也曾当面表彰他和弟弟和琳“少小闻诗通礼”。

    可即便如此,自负胸有成墨的中堂大人信心百倍去报名参加科举,结果却是名落孙山,由此可见举业之难,学子之艰辛。

    “借读”一事本质就是收钱让差生进官学读书,朝廷和地方好从中“渔利”,如此一来,那家境贫寒的优秀学子怎么办?

    官学是朝廷培养人才的地方,可不能真搞的乌烟瘴气。

    犹豫间,都虞司郎中范涛却站起躬身道:“中堂,下官倒以为孙大人言之有误。”

    和珅抬手示意范涛坐下说话。

    “好学子何必借读?”

    范郎中的意思学业优秀的学子本来就为官学录取,只要严令地方官学严格遵守这一制度,压根不必担心名额挤占问题。

    孙彦琨听后立即摇头表示反对:“范大人如何保证地方为了蝇头小利不去挤占优秀学子名额?又如何确保优秀学子不受劣生影响?”

    “一是加强对地方官学的监察;二可令地方将招收的借读生与官学生分开教学”

    范涛提了几点可行办法,坚持借读一事利大于弊,不可因区区小弊丢了大利。

    接着算了笔账,如果一个府的官学多收几百名借读生,一个借读生就算一年收一百两学费,一年也能多收几万两。

    全国有多少府?又有多少州县?

    又有多少想进入官学读书却因资质不行被拒之门外的?

    哪怕一个学生只收十两费用,加在一起一年也有几百万两进项了。

    “中堂,眼下国库空虚,多一笔进项总是好的,况这件事对普通百姓也并无多大损害,富人也不在乎这点学费,只要朝廷加强监管,官学因材施教,卑职认为借读一事绝对可行,况读书的学生多了,不也是我乾隆盛世一大佐证?”

    范涛最后那句话一下戳中和珅内心,不由点头道:“范郎中言之有理,只借读一事古今中外闻所未闻,本朝亦无先例,我担心若推广此事朝中定有人反对,说我和珅前脚搞议罪银祸国殃民,后脚搞借读大肆敛财啊。”

    言罢,苦笑一声,在某些官员眼里,他和珅还真就罪大恶极,高俅再生、蔡京第二。

    可这帮官员又哪知道他为大清操碎了多少心。

    还好,主子懂他。

    “今年是皇上万寿,中堂大人不若将这借读称为皇上万寿恩典,如此朝中谁敢反对?”

    晋商后人果然头脑比一般人活一些,范涛出的这主意还真能把满朝文武的嘴巴给堵住。

    和珅没有说话,只是在那若有所思。

    见状,孙彦琨知道中堂大人这是心动了,暗叹一声没敢再反对。

    果然,片刻之后中堂大人就吩咐管家刘全备轿进宫。

    皇上身边第一大红人和中堂进宫,哪有侍卫敢拦,畅通无阻便到了皇帝寝宫养心殿,待问太监知皇帝在东暖阁后便步行走了过来。

    暖阁外候着的首领太监李玉见和中堂来了,赶紧上前行礼低声道:“中堂,主子在同成亲王、嘉亲王说话呢。”

    “噢?”

    和珅朝阁中看去,没见到十五阿哥永琰身影,只见到十一

最新小说: 升龙 长生种开启了猎人朋友圈 我在大秦长生不死 你尽管造反,镇压失败算朕输 白月光破棺而出 王猛传奇 自有日月照山川(科举) 我在大明开超市 晋末长剑 乱世荒年:从打猎开始无限抽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