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的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铺着厚厚地毯的客厅里,温暖而慵懒。
小岁禾被放在柔软的婴儿床上,穿着连体的小恐龙衣服,挥舞着肉乎乎的小胳膊小腿,咿咿呀呀地自得其乐。
家人围坐在旁边,拿着色彩鲜艳的摇铃和布书,逗得小家伙时不时出咯咯的笑声。
田夕薇则慵懒地陷在旁边的沙里,身上盖着一条薄薄的空调毯,一只手无意识地轻轻拍着身边打着呼噜的康康,另一只手拿着平板电脑,悠闲地刷着微博。
突然,她像是看到了什么有趣的消息,眼睛亮了一下,用脚轻轻碰了碰坐在沙另一端正看着一份纸质报告的陈羽墨。
“墨墨,墨墨,你看!”
她把平板递过去,语气带着点小兴奋,
“第二届菁英计划最终结果出来了!
好厉害啊!”
陈羽墨放下手中的报告,接过平板。
屏幕上正是教育部官方微博布的公告:
【祝贺!
第二届“菁英计划”
终极考核圆满落幕!
】下面详细列出了数据:最终通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者,共计十四万人!
“七十万人进第二轮,最后留下了十四万……”
陈羽墨看着这个数字,这个淘汰率依旧惊人,但这十四万人,无疑是华夏年轻一代中最顶尖、最具有潜力的科研种子。
他几乎没有任何犹豫,立刻站起身,对家人们说:
“爸,妈,我有点急事需要处理一下。”
然后便快步走进了书房。
关上书房门,世界瞬间安静下来。
陈羽墨打开书桌上的专用通讯系统,迅起了一个最高级别的线上视频会议请求。
几乎是瞬间,几个视频窗口同时亮起。
屏幕上出现了教育部部长、菁英计划招生办公室总负责人、科技部徐部长,以及最后连接进来的长那沉稳的面容。
“羽墨,突然开会,是有什么紧急情况?”
长温和的声音率先传来。
“长,各位部长,打扰了。”
陈羽墨开门见山,将手中的平板数据对着摄像头示意了一下,
“刚刚看到第二届菁英计划的最终考核结果,十四万人。
这个数字,比我们最初预估的要多,但也在我认为的最佳区间内。”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屏幕上每一位与会者,语气坚定而清晰:
“我提议,立刻扩大本届以及后续菁英计划的招生和培养规模。
我的初步构想是:对这十四万人,进行综合成绩排名,排名前三百的最顶尖苗子,直接进入江南科学院,由我和各所负责人亲自带队培养。”
“剩下的学员,根据他们的专业方向、成绩排名和个人意愿,直接分流纳入国家各大专业研究院所、华科院、工程院下属的各研究所以及重点高校的尖端实验室,进行定向、深入的培养。”
这番话一出,视频会议那头出现了短暂的沉默。
几位部长显然都被他这个大胆甚至有些激进的想法震了一下。
教育部部长率先开口,带着一丝谨慎:
“羽墨,这个规模扩张是不是太快了?一下子吸纳十四万人进入国家级科研体系,培养资源、导师配备、后续的课题项目和经费保障,都是巨大的压力。
是不是先稳妥一点,精选一部分……”
徐部长也沉吟道:“是啊,羽墨,人才固然重要,但消化吸收需要过程。
一下子铺开这么大摊子,万一后续跟进不足,反而可能浪费这些好苗子。”
这时,长的声音缓缓响起,他看着陈羽墨,目光深邃:
“羽墨,你这个想法很大胆,也很有魄力。
但是,正如两位部长所说,会不会太急于求成了?我们需要的是真正能扎根、能成长的参天大树,而不是一拥而上的树苗。”
陈羽墨深吸一口气,他知道必须说服他们。
他的身体微微前倾,眼神锐利而充满不容置疑的信念:
“长,各位部长,我明白大家的顾虑。
但请相信,这不是急于求成,而是顺应时代展的必然选择!”
“南天门计划从蓝图到实战部署用了多久?玄鸟战机、o99核潜艇、可控核聚变小型化、量子计算突破……我们的科技正在以前所未有的度爆式前进!
未来五年,十年,我们需要多少人才来支撑‘逐日计划’、‘广寒计划’以及更多的蓝图?现有的科研队伍远远不够!
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必须为即将到来的科技大爆储备足够多的、受过最严格筛选和顶尖训练的‘种子’!”
“这十四万人,他们不仅仅是通过了智力考核,更重要的是,他们每一个人都经过了最严格的政审!
他们的忠诚和爱国情怀,与他们的学术潜力一样,经过了千锤百炼!
信任他们,就是信任国家的未来!”
他铿锵有力的声音在书房里回荡,也通过麦克风清晰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