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工业跃升筹备纲要”
。
手指在键盘上飞快敲击,将意识中的团队架构、关键人物(钱伯钧、周文渊、赵启明、赵明远、李文斌、张博文、沈青山团队)、技术路线、初步分工以及需要协调的国家级实验室资源逐一列出。
措辞严谨克制,只涉及方向与框架。
陈羽墨依言添加。
下一步,是实验验证的敲门砖。
他调出烛龙提供的、经过“降维”
处理的几个核心验证实验雏形:
主轴轴承振动溯源实验:需要顶尖动平衡仪、高分辨率测振仪、恒温隔音环境。
(地点:钱老地盘或龙渊基地)
高纯硅单晶小试:需要定制低温熔炼炉、高真空手套箱、在线高精度检测仪。
原子级抛光监测原理验证:需要高真空显微镜与离子束联用系统、原位分析模块。
他快在文档中列出实验名称、目标、核心设备与环境要求、建议依托单位。
【烛龙:实验方案可行性评估通过。
设备资源匹配度:873。
主要缺口:龙渊基地‘深蓝’级高压反应腔当前排期饱和。
建议:提升宿主权限优先级。
】
“替代方案风险大。
优先级问题,等‘盘古计划’正式立项,由爷爷和长秘书协调。”
陈羽墨冷静回复,同时在文档“资源需求”
部分重点标注了龙渊关键设备优先级申请。
敲下最后一个句号,窗外万籁俱寂。
他揉着胀的眉心,深深陷入皮椅。
台灯将他孤独的身影拉长投在书架上。
屏幕上那份名为“盘古计划”
的纲要,像一份沉甸甸的战书,一张指向荆棘丛生却孕育着无限希望的航线图。
书房门被轻轻敲响,随即推开。
苏晚晴端着一杯温热的牛奶走进来,脸上带着关切:“小墨,很晚了。
喝了牛奶早点休息,身体要紧。”
她走到桌边,放下杯子,目光扫过儿子略显疲惫却眼神清亮的侧脸,以及那台刚刚息屏的电脑,没有多问。
“知道了,妈。
马上就好。”
陈羽墨接过温热的牛奶,杯壁的暖意驱散了些许指尖的冰凉和精神的紧绷。
他仰头一饮而尽,暖流顺着喉咙滑下。
“再忙也要顾着点自己。”
陈建国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气温和带着关心,“身体是革命的本钱。”
“嗯,明白。”
陈羽墨低声应着,放下空杯。
母亲没有多问的信任和理解,是此刻无声的支持。
苏晚晴又看了儿子一眼,这才转身离开,轻轻带上了书房门。
房间里再次陷入寂静。
窗外的夜色依旧深沉,而书桌上那台电脑里,那份名为“盘古”
的计划,已然在寂静中悄然启航。
它承载着沉重的使命与渺茫的希望,指向无数个需要在冰冷数据与不眠之夜中攻克的堡垒。
前路漫漫,但第一步,已在孤灯下踏出。
腕间的海浪纹细链,在台灯下泛着微不可察的温润光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