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过得很快,转眼就到了暑假。
刚一放假,李蒹葭就坐飞机去北京找王小华。
王小华去机场接李蒹葭。
两人刚一见面,李蒹葭就扑到王小华的怀里,忍不住放声大哭起来。
家庭经历巨大的变故,这让李蒹葭内心里积压了很多负面情绪。
这些负面情绪她无处释放,甚至都快要抑郁了。
好在有王小华这么一个男人,理解她,体谅她,包容她,并且鼓励她。
“蒹葭,别哭,一切都会好起来的。”
王小华安抚着李蒹葭。
李蒹葭哭过之后,突然对王小华说了一句:
“小华,要不,以后你别考公务员了行吗,我怕你最后会和我爸一个下场。”
王小华震住了。
他能理解李蒹葭的担忧。
体制内这个大染缸,不是说你意志坚定,一心想要保持廉洁,就能一直廉洁下去的。
人人都有欲望,有欲望就会有弱点。
而那圈子里面的坏人,最会找弱点同化他人。
没有人打小就立志要当一个贪官,小时候我们大家都高喊着要当好人,做好官,为人民服务,建设祖国。
可放眼这个大染缸里头,又有多少是包青天那样的好官?
很多时候,人在体制,身不由己。
要么被排挤,要么成为他们的同类。
王小华相信,李仲贤也不是打小就想要做贪官的那类人,他只是在那个环境中艰难求存,然后才一步步堕落,最后沦落到如今这个地步。
王小华理解李蒹葭的担忧,但是理解,可不等同于赞同。
毕业后进入体制内,是他老早就定好的目标。
为此他在一年多之前,就开始各种准备,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如果这时候突然放弃,那前面的所有努力,岂不是都白费了?
“蒹葭,你不要想太多,你放心好了,我不会步入你爸的后尘的。”
王小华只能如此去劝说。
他什么都懂,但却不能去戳破。
沉默成本太高了。
李蒹葭摇头说道:
“那里面不是你想象的那么简单的,等你进去了你就会发现,很多事情身不由己。我爸他一开始不是这样的,他很多时候都是被迫收礼,渐渐地就习以为常了,再然后就理所当然了。”
李蒹葭还劝说道:
“小华,以你的能力和才华,在大城市打拼,无论是创业,还是找工作,肯定都能有光明的未来,我们以后甚至可以在大城市买房子,买车子,生孩子,过上很好的生活,为什么要进那个乌烟瘴气的圈子?”
李蒹葭这话很有道理。
现如今经济发展飞速,有能力的年轻人都在搞创业,都在搞科技创新,想去当官的,反而是少数。
就比如王小华的三个舍友,这三个舍友,无论是温凌云,万志远,还是魏前,都比他优秀很多,可他们三人,没有一个人的理想是毕业后当官的。
温凌云和万志远的目标很明确,那就是搞科研,研究人类最前沿的科学技术。
而魏前则是立志要投身创业,想要成为一个企业家,带动就业,带动经济发展。
就只有王小华一人,是想要进入官场的。
其实王小华刚上清华的时候,并没有明确的目标。
他经历过落差,经历过心理挣扎,经历过迷茫,最后各种找寻试探之后,才确定这个人生方向。
当时之所以决定毕业后考公,很大程度上还是因为李蒹葭的原因。
李蒹葭的父亲希望李蒹葭别离家太远,而当时王小华和李蒹葭才刚确立关系不久,李蒹葭自己也有回乡发展的想法,于是王小华在李蒹葭父亲的劝说之下,以及自己在学业上受到的挫折的催动下,这才决定毕业后考公务员。
当时就心想着,如果能考回县城来,为家乡老百姓做实事之余,还能和自己心爱的女人朝夕相处,那也算是人生美满了。
只可惜计划赶不上变化,这才过去一年多点的时间而已,李蒹葭家里就经受巨大变故,她的想法也因家庭的变故而产生了巨大的转变。
从之前的想在小县城安稳过日子,变成了想要逃离小县城,到陌生的大城市去发展。
李蒹葭想法上有这个转变再正常不过了。
小县城就是个熟人社会,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
李蒹葭的父亲被抓了进去,那肯定会引来不少非议。
所以她想要在县城生活,首先要面对的就是这些非议。
这些非议,如同无形的刀子,往往最是伤人。
如果单从爱情角度考虑,那么王小华既然能为了李蒹葭而决定考公,那同样也就能为了李蒹葭而决定放弃考公。
只是,人生真的只有爱情吗?
还是说,爱情只是其中一部分。
“蒹葭,当初我为了能够和你在一起,这才决定考公,因为这个决定,我放弃了和万志远一起搞研究的机会,我甚至开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