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秀兰和王二海来到一个卖小鸡苗的地方。
这摊位很简陋。
一个竹篾围成的圈,摆在地上,圈住无数叽叽喳喳叫的小鸡。
小鸡很小,还没褪毛,全都是嫩黄色的,分不出公母。
卖小鸡苗的老板,是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大妈。
“这鸡苗怎么卖?”
李秀兰走过来询问。
“两块钱一只,都是自家孵的,没激素的,买回去保证能养活!”
中年大妈脸上带着淳朴的笑。
李秀兰拿起一只小鸡崽,看看嘴巴,看看小爪子,看看小翅膀。
然后讨价还价:
“一块五一只卖不卖?”
王二海在一旁看着,默不作声,因为这活他不在行。
“不行不行,一块五卖不了,我没钱赚!”
中年大妈态度很坚定。
王二海这时候才帮腔:
“阿姨,我们买得多,就便宜点嘛。”
挑选鸡苗王二海不在行,讨价还价王二海倒是在行。
“买多少?”
中年大妈询问。
王二海就说:
“少说也得买一百只吧。”
中年大妈想了想,然后说:
“一块八毛!这是最便宜了,也是看你们买得多才给你们!”
李秀兰还继续讨价还价:
“一块六,不要在乎那一毛几角,你卖的话,现在就挑鸡,不卖我们这就走人!”
嘴上劝人家不要在乎那一毛几角,可李秀兰自己,这一辈子,却都很在乎那一毛几角,她节省惯了,能少花就尽量少花。
“行行行,今天就亏本卖给你们好了!”
中年大妈最终妥协了。
李秀兰开始挑鸡苗。
她问王二海:
“是想要公鸡,还是想要母鸡?”
王二海惊讶:
“这么小的鸡崽,能分得出公母?”
农村人都知道,刚孵出来没多久的小鸡崽,长得都几乎一个模样,叫声也差不多,一般人根本就区分不出公母。
李秀兰却笑道:
“能,咋不能了?”
她养鸡多年,无论是大鸡,还是小鸡,她一眼就能看出公母来。
她还教王二海技巧:
“这很简单,抓住小鸡的双脚,倒放着,会抬头的就是母鸡,不会抬头的就是公鸡。”
王二海惊讶:
“这么简单?”
李秀兰笑呵呵道:
“对,就这么简单!”
王二海疑惑:
“这是什么原理?”
李秀兰笑着说:
“我也不知道什么原理,反正以前你外婆就是这么教我挑选的,这种方法,挑十个至少有九个是正确的!”
王二海觉得好神奇。
与此同时,不得不承认,这一代一代传下来的经验,虽然不清楚原理,但却很实用。
就如中医一样,有些药不知道原理,但就是能治病。
根据这个方法,李秀兰和王二海开始挑鸡苗了。
王二海希望挑多一些母鸡。
一是因为这边做白切鸡,一半都用还未下蛋的母鸡来做。
这种母鸡肉质好,而且有鸡味。
二是因为这些小鸡崽,都还没阉。
如果养的是公鸡的话,等鸡崽长大一点,还得请专门的阉鸡师傅来阉鸡。
所以最终王二海和他母亲,挑选了80只母鸡苗,20只公鸡苗。
付了160块钱。
然后用蛇皮袋,剪几个小破洞,装着鸡苗带回去。
一个蛇皮袋装50个小鸡苗,两个蛇皮袋就能装走100个。
拎着蛇皮袋,将鸡苗摆到后备箱里面。
隔着蛇皮袋,小鸡苗叽叽喳喳的,还有一股鸡屎味。
蛇皮袋会漏水,回去肯定少不了得洗车。
不过王二海对此并不介意。
自己的爱车,能装母亲挑选的鸡苗,那是这车的荣耀。
很快,他们就回到了山沟村。
车刚停下,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赶紧把小鸡从后备箱拿出来。
免得闷久了,把小鸡给闷死。
将一百只小鸡放鸡圈里头。
李秀兰连忙去拿了个烂盘子,给小鸡仔打来自来水,让它们喝点水降温。
然后又马不停蹄去拿来一些米,喂给小鸡吃。
又去菜园摘了些青菜,切碎了扔进鸡圈里头。
小鸡叽叽喳喳地吃着,很是喧闹,很是欢快。
王二海则是马不停蹄去找养鸡的场地。
现在这些鸡苗还小,用很小的一个鸡圈就能圈养它们。
可等它们稍微长大一点,就不能这么圈养了。
得给它们活动空间,它们才会健康成长,肉质才会鲜美。
走地鸡之所以叫走地鸡,不单单是因为不喂饲料这么简单,还因为给足了它们足够的活动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