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好莱坞的亿万富豪 > 正文卷 第三百二十八章 站稳阵脚

正文卷 第三百二十八章 站稳阵脚(2 / 6)

己。这三个形象,同时活在整个社会的文化记忆里,履行着殊途同归的职责。

    作为白手起家的全球作家,大众文化时代的媒体明星,查尔斯-狄更斯可能是历史上第一个感受到同时身为艺术家,以及公众不断关注和崇拜的对象所带来的巨大压力的人。喜欢他的读者称他是史上最伟大的家,而讨厌他的人则嗤之以鼻,认为他是欺骗了一个时代的廉价文学小丑。

    同时代的戏剧演员莉莉-兰特里也享受到了相同的待遇,1881年在伦敦西区剧院首次亮相的她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并在一年之后成为第一位接到商业代言的名人。拥趸赞誉她是商业代言风潮的开拓者,维多利亚时代最迷人的英国女性,保守派批评家则着力于描绘她与王室之间的风流韵事,以贬低其人格和成就。

    进入二十世纪,电影在全球范围内广泛传播,头一个十年,美国的电影制作公司会不顾观众的反对,刻意隐去电影演员的真实姓名,因为担心公众的认可会促使演员要求更高的薪水,但很快,以查理-卓别林为代表的第一代好莱坞巨星便打破了这一人为制造的藩篱,成为美国明星制度的奠基人。自那时起,公众对明星的着迷,便远远超出了他们在大银幕、小银幕、留声机或者CD中留下的供给,他们的私生活开始成为头条新闻。

    特别是美艳女明星的私生活。

    伊丽莎白-泰勒、格蕾丝-凯莉、奥黛丽-赫本,再到布兰妮-斯皮尔斯、格温妮丝-帕特洛、安妮-海瑟薇,所谓的私生活,并不只局限于这些女人睡了谁,跟谁结了婚,又跟谁签了离婚协议——这只是明星叙事中的一部分而已。流行文化最明显也最重要的支持者,是年轻女性,她们最关心的,是女明星的形容外貌、穿着打扮、妆容风格与护肤技巧,任何让这些名人在大众文化的语境里蜕变为女神的要素。

    而正是因为这些关注点太过“女性化”,太过“小家子气”,这些追星的年轻女性粉丝,连带着她们崇拜的女性偶像,都会成为传统主流社会调侃嘲笑的对象。

    嘲笑柔弱的女性,嘲笑她们的社群文化,是最安全也最能获得共鸣的消遣。毕竟,在这个阶层无限细分的后现代社会里,已经很少再有什么公众人物,能像流行女明星这样,能获得如此广泛的关注度和知名度了。

    所以,绝大部分,甚至可以说全部的流行女星,不管她们是靠电影、音乐还是……小电影出名,都会经历从迅速蹿红,名满天下,到毁誉参半,再到因为某个负面公众事件导致全网挞伐,熬过几年黑暗时期后谷底反弹,最终成功蜕变,开始以艺术家身份得到认可的全过程。

    99%的人都会在其中一个阶段折戟,比如精神崩溃的布兰妮-斯皮尔斯,比如后继乏力的凯蒂-佩里,只有现在的碧昂丝,还有未来的泰勒-斯威夫特,这极少数天选之女,才能排除万难,站上无人可以撼动的山巅。

    麦迪逊-比尔现在的状态,只是刚刚开始蹿红,第一波仇恨言论只有浪头部分抵达了海岸线而已,真正的惊涛骇浪,还在后头。

    但这就已经够吓人的了。

    虽然是麦迪逊-比尔的老板,但是韩易自诩还是能够在音乐性与演唱技法的评判方面保持公正的。客观地说,麦迪逊-比尔在《Bad Things》里的演绎,确实比上一世的卡米拉-卡贝洛要出色不少。卡米拉的嗓音条件难言出色,音域相当窄,低音靠硬挤出来的干瘪胸音,高音则是虚无缥缈,毫无力量,让人感觉像是随时要破音一般的头腔气声。而麦迪逊-比尔的嗓音,比这位Fifth Harmony的头号偶像要醇厚、丝滑、有力得多,声乐技巧方面也掌握得更加娴熟。

    从刚才Mad City现场的那段现场演唱就能听得出来,比记忆中卡米拉-卡贝洛在iHeartRadio Jingle Ball现场半死不活,调都抓不准,小猫抓黑板式的演唱,不知道要强出多少倍去。

    而且,哪怕跟原唱相比,麦迪逊也是稳压一头。大多数摇滚乐队的主唱都是大白嗓,Fastball乐队的主唱托尼-斯卡尔佐也不例外,他的长项是音乐创作,而不是现场演绎,那种在声音处理中对压抑颓丧情绪的精准把控,再让他练五年也追不上现在的麦迪

最新小说: 穿越,但是钢铁雄心系统 三国:季汉兵仙从奇袭襄阳开始 前任悔婚后,千亿女总裁诱我沉沦 震惊!开局校花给我生了三胞胎 偏护寡嫂不成婚?扇完巴掌嫁权臣 这个明星只想学习 满级大佬混都市 老婆赶我出门,不知我是怒龙出山 有那么多前女友,我真的是被迫的 华娱从代拍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