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上闭了会儿眼。
接下来是数据采集器的搭建。他打开《中国证券报》的网页,页面粗糙,只有零星几条快讯,表格结构混乱,没有API接口。他查看源码,找出包含股价信息的段落,编写正则表达式提取“股票名称”“收盘价”“涨跌幅”三个字段。
第一个测试目标是陆家嘴。他手动输入昨日收盘价作为基准,设定脚本每小时抓取一次最新数据,若发现变动则写入Access数据库,并标记时间戳。
晚上十一点十七分,脚本首次运行成功。屏幕上弹出消息:“采集完成:陆家嘴,收盘价8.25元。”
陈帆盯着那行字看了很久,然后按下了回车键。系统调用分析模块,结合此前录入的财政支出片段和行业动态,生成了一份简要报告:《周度板块异动预警——地产与基建关联性增强》。
文档保存路径是本地加密分区,不再同步到公司邮箱。
第二天是周末。上午十点多,门铃响了。
他开门,林悦站在外面,手里拎着一个牛皮纸袋。“我妈让我给你送点复习资料。”她走进来,目光扫过房间,突然停在电脑屏幕上。
显示器开着,右侧窗口正滚动着一行行数据:浦东金桥 +0.47%,外高桥 +0.32%,中华企业 +0.18%……左侧是一个K线图,线条细密,标着自动标注的趋势箭头。
“这些……是你现在弄的?”她走近几步,声音低了些。
陈帆坐在椅子上没动,只点了下鼠标。系统开始生成新的分析摘要,标题缓缓浮现:《基于政策节点匹配的区域性估值修正模型(测试版)》。
“你什么时候做的?”她回头看他,“这东西……真的能自己跑?”
他没回答,而是打开数据库界面,调出过去七十二小时的采集记录。一共二十四条,每条都带有精确到分钟的时间戳和来源标记。
“以前靠手抄报纸,一天最多录二十条。”他说,“现在,它自己就能抓。”
林悦怔住了。她盯着屏幕,像是第一次真正看清这个人做的事。不是补习功课,也不是应付考试,而是在一间普通居民房里,用一台自己拼凑的电脑,一点点搭起某种别人根本看不见的东西。
“可是……98年,怎么可能做到这些?”她的声音轻得几乎听不见。
陈帆终于抬头看了她一眼。灯光照在他脸上,眼睛很亮。
“不是可能不可能。”他说,“我已经做了。”
屋子里安静下来。路由器指示灯还在闪,红绿交替,像心跳。
林悦慢慢蹲下身,看着主机侧面的散热口,风扇转动的声音低沉而持续。她忽然伸手碰了碰机箱外壳,金属冰凉。
“你妈知道你用了她的钱吗?”
“不知道。”他说,“但她给了我这笔钱,就没问用途。”
“万一失败了呢?”
“那就再想办法。”他关掉采集界面,打开本地备份的日志文件,“只要逻辑没错,设备能撑住,早晚能跑通。”
林悦站起来,退后半步,看着他坐在电脑前的样子——背挺得很直,手指悬在键盘上方,像随时准备敲下某个决定性的指令。
她忽然说:“你真的不一样了。”
陈帆没回应。他重新启动采集脚本,屏幕右下角弹出新提示:“连接建立,正在获取最新行情……”
数据流再次滚动起来。
&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