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否则后宫难安。”
与此同时,朝堂上大臣们也得知了朱雄英与藩王使者勾结逃跑的消息,议论纷纷。
“这朱雄英竟敢做出此等大逆不道之事,实在是我大明的耻辱。”一位大臣气愤地说道。
“是啊,陛下必定会严惩他们。只是,这藩王也参与其中,恐怕会引发一场大乱。”另一位大臣忧心忡忡地回应道。
朱元璋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得可怕。
“传朕旨意,京城戒严,封锁所有城门,不许任何人进出。务必在最短时间内将朱雄英和藩王使者捉拿归案。”朱元璋冷冷地说道。
大臣们纷纷领命。此时,朱元璋心中对朱雄英的行为极为恼怒,同时也对藩王的野心深感警惕。
在东宫,朱标按照谋士的建议,一方面派自己的心腹协助宁王和御林军追捕朱雄英,另一方面加快在军队和朝堂的布局。
“你们去联络军中将领,就说本太子希望他们能在关键时刻站出来,维护朝廷的稳定。同时,在朝堂上,多拉拢一些中立的大臣,壮大我们的势力。”朱标对手下说道。
手下领命而去。朱标心中明白,这次事件是一个契机,若能处理得当,不仅能巩固自己的太子之位,还能打压朱棣的势力。
而朱棣得知朱雄英逃跑的消息后,心中暗自思量。
“朱雄英与藩王勾结,恐怕会对朝廷造成巨大威胁。母妃那边想必也很担心。”朱棣喃喃自语道,“我必须做点什么,既能协助朝廷抓捕朱雄英,又不能让朱标借机扩大势力。”
不知朱雄英和藩王使者能否在宁王朱权、御林军以及京城戒严的重重围堵下逃脱,李萱在后宫的审问能否获得更多关键信息,朱标和朱棣在这场混乱中又会采取怎样的行动,而朱元璋又将如何应对藩王可能带来的威胁。大明王朝在这追捕逃亡险象环生、后宫朝堂暗潮涌动的时刻,局势愈发紧张,各方势力都在为了自己的利益和立场而暗中较劲,一场更加激烈的风暴似乎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