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文豪1978:我得给文坛上堂课 > 第524章 《开国大典》的剧本争议(今日一更)

第524章 《开国大典》的剧本争议(今日一更)(1 / 5)

    总政部会议室内,除了刘一民侃侃而谈的声音之外,只剩下其余人手拿钢笔沙沙作响的声音。

    “从东北抗联开始到长安城墙上那一句雄壮的宣言,其中发生的桩桩件件事情都能拍成一部电影。但在集中表现建国盛典这一重大历史事件时,就得精心挑选。

    所谓的从微观里见宏观,从宏观看微观。我是这样想的,在对历史事件进行描述的时候,多从老人家的日常生活入手,当然也对光头的日常生活进行描述,以两人为中心,展现这段历史的博弈过程。

    我们都知道,三大战役之后,双方不仅在战场,还在谈判场上进行了博弈。

    另外,从西柏坡出发到北平,我们不仅对外,而且对内也在进行着自上而下的思想转变——打天下到治天下的转变。

    老人家笑谈是进京赶考,其中蕴含着对于跳出历史周期律的深思。”

    1945年,黄炎培抵达延安,在窑洞里跟老人家举行了一个著名的谈话被誉为“窑洞对”,内容是如何跳出历史兴衰的周期律。

    这边在思考如何治理天下,那边在想着如何抵挡强大的解放攻势。

    光头下野,李宗仁一面和谈一面备战,最后和谈失败,发出“百万大军即刻渡过长江”的时代最强音。

    所谓“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一触即溃,崩盘速度之快令人瞠目结舌。

    光头一招以退为进,收拾了桂系,之后喊出“德邻无能,看来我必须出山”彻底赶走了李宗仁。

    刘一民将自己的想法讲完,立即有人提出了异议。

    “一民同志,你这种写法我反对。光头是邪恶的FD头子,是刽子手,你这样写加入了太多的生活化内容,将他的形象立体化、多面化了。”军内的编剧立即举手反对。

    接着其余人也提出了反对意见,认为这样写的话,容易消解话语的严肃性、解放战争的艰苦性。

    总政文化部首长徐怀忠听到越来越多的反对声音,赶紧摆了摆手:“同志们,同志们,咱们是讨论的,刘一民同志有发言的权利,你们也有发言的权利,但是要心平气和。”

    “我觉得这是一个很独特的拍摄视角,以前我们从来没有过的视角。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双方的心理定然也是在发生着变化。

    老人家的雄壮气魄和宽广的胸怀,更加凸显了我们的胜利,对比出那光头的南奔仓皇之感。”刘佩然沉吟片刻,举手支持刘一民的写法。

    刘一民要写的是《开国大典》这部电影的剧本,跟《建国大业》相比,侧重于人物带动历史的描写,表现了老人家的家庭生活和光头的家庭生活,双方博弈和心理变化到最后建国。

    《建国大业》的时间线从抗战胜利到建国,更为注重后期的统一战线,各界民主人士想方设法来到燕京,共商国是,整体更为宏观,展现了多方民主力量的重要性。

    《开国大典》是一部非常经典的电影,开启了从生活化角度拍摄此类电影的先河。在电影里,用了不少诙谐的台词来调侃光头。

    比如光头的孙子艾伦当着光头的面贴脸开大,背诵后主李煜降宋写的“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山河”

    另外还有光头视察长江防线和下属打牌说出的那句“打牌你不行,打仗我不行!”的自我调侃。

    后来90年代花几千万巨资拍摄的《大决战——三大战役》里面的不少经典镜头,都是这种拍摄风格的延续。

    因为这种风格,《开国大典》这部电影差点没能上映,ZG-J首长看完之后非常满意,直接拍板上映。

    汪阳也站出来替刘一民说了几句话,认为刘一民这

最新小说: 夫君厌我便改嫁,王爷怀里不香吗? 医仙传人:从校园到都市 和离后发家,极品前夫哭晕在茅厕 人在都市,系统在末世! 缠娇鸾 朱颜执鼎 年代娇娇下乡后被糙汉厂长追着宠 我成为阴司之后,全球恐怖降临了 从市委大秘到权力之巅 惊天大瓜,我在幕后爆料成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