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对于这个项目的结束日期是在年底,刘一民还有足够的时间去做,去培养这些新闻专业的研究生关于国际传播的理解。
刘一民将李良荣汇聚上来的研究资料做了一个批改,又给他们开了会,做了具体的讲解。
“好了,大家回去工作吧,有什么不懂的,可以来问我。”刘一民笑着合上了资料。
下午最后两节有课,闫真询问刘一民是否还要自己带课,刘一民说道:“我自己来吧,要不然学生都不认识我了。”
闫真松了口气:“有很多别的系的学生在打听今天是不是您讲课呢,要看到是我的话,估计要被骂了。”
学生们都想听刘一民讲一讲新加坡之行,刘一民上课前去了严家炎办公室一趟,告诉他陈立人会在5月10号来京,建议典礼于11号举行。
“行,我去给丁校说一声。陆遥是你朋友吧?”
“怎么了?严教授?”
“没什么,《平凡的世界》第一部写的很不错,像这样愿意深入土地去思考去写作的作家不多了。你的评论写的也好,我最近跟几位教授探讨,我们都在想如果没有你的文学评论,学界会如何看待陆遥的《平凡的世界》。”
陆遥的《平凡的世界》在2月份写好,真正发表排期一直排到五月份。
“定然是贬大于褒。”严家炎肯定地说道,他和几位教授认为,正是因为有刘一民,学界和文学界才没有过多的去批评《平凡的世界》。
“我认为《平凡的世界》值得有更多的受众群,陆遥的作品是土里长出来的,但并不“土”,能给人以希望和力量,这样的作品才是我们需要的。”
严家炎说道:“写了农村,但他笔下的农村,物质上是贫穷的,但整体上是昂扬向上的。下次有机会,你们那个《青年夜话》栏目也让他上上,很多青年可能想听一听。”
眼看要到了上课的时候,刘一民和严家炎同时离开了中文系。
走到教学楼,大教室外面已经围的密密麻麻,一个劲儿往前挤的学生猛然回头,看到了无奈的刘一民。
“别挤了,别挤了,刘教授还没进去呢,刘教授没进去,你们听狗屎啊!”学生忍不住骂道。
刘一民笑着说道:“同学,不要骂人嘛,他们往里面挤,发现我不在,还是得让出一条道请我进去。”
不过这名学生的声音很快起了效果,不断地有学生往前面喊,让他们让一让,给刘教授让个位置。
看到前面主动留出来的道路,刘一民笑着说道:“同学们不要挤。”
“不挤听不到啊。”
“你们想听的内容,已经录制在《青年夜话》上了,等到下一期播出,大家听也一样。”
学生闻言情绪冷静了许多,不过还是不愿意放过这一节现场课。
刘一民从后门进去,正好看到黑板上写的几个大字“欢迎刘教授从新加坡归国!”
台阶上坐着学生,刘一民好不容易才挤到了前面:“多谢同学们的欢迎,大家实在是太热烈了。”
“刘教授,您在新加坡是如何说服那些岛上作家的?”大三的孔庆冬急忙站起来问道。
他坐下后,其余学生好奇的声音此起彼伏。刘一民冲着大家摆了摆手,现场迅速安静了下来。
“同学们,我接下来会慢慢地跟大家讲。”刘一民让人打开了窗户,人太多,站在台上有点透不过气。
刘一民尽量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