岛上处于报禁时期,大陆的消息被严格的控制,除了上层和经常出国的人,普通人难以获悉。
谢忠侯的大陆之行让普通人也获知了大陆的消息。
岛上文学界对外交流很广,但因为消息封锁,大陆的盗版书也不是谁都能拿到的。看到报纸上刘一民获得过美欧的文学奖后,文学界掀起了一波研究的热潮。
谢忠侯的照片让许多人看到了台儿庄,看到了微山湖,看到了鲁省、看到了大陆。
那些离开故乡几十年的人,眼泪一下子奔涌而出。他们看完报纸之后,用哆嗦的手将报纸上的照片一张张剪下,放进相册里面收藏。
此后谢忠侯家门口就围满了人,以鲁省和苏省的人居多,大家听谢忠侯讲大陆,围着谢忠侯带回来的微山湖水看个不停,大家都想尝尝这故乡的水。
谢忠侯只有一杯水,只能将湖水和自来水掺在一起,让大家尝尝味道。
“甜!”老兵将水含在嘴里好久才仰着脸缓缓地咽下,再低头已经泪流满面。
鲁省的老兵询问谢忠侯有没有带点家乡土回来,谢忠侯摇头的时候扫到了老兵的目光从希冀到落寞的全过程。
有一些老兵社团会偶尔收到美国华人归国探亲,返回后绕道岛上给大家带的土特产或者是泥土,老兵将泥土小心翼翼的放进水里,喝一口来自家乡的水土以缓解思念之情。
谢忠侯没有在岛上多待,他实在是不忍心看到那些拄着拐杖的老兵,那浑浊的泪水会连带着他一同落下思乡泪。
回到香江后,谢忠侯一边履行自己记者的职责,另一边死死地盯着《血战台儿庄》这部电影。
每天谢忠侯都会让人将香江有名的报纸全部买来摆在自己的办公桌上,里面有用的情报或者新闻再经他之手传到岛上。
他对刘一民的研究也没有停过,《尘埃落定》和《霍元甲》刚出来他就买来阅读了,《霍元甲》在香江也特别火爆,单行本通过左意出版社源源不断地进入香江。
谢忠侯拍了拍脑袋,现在香江严格来说已经没有佑派了,自从1984年中英协议以后,佑派就没了生存的基础。
邵氏电影从协议开始已经在缓缓转变立场,邵氏的掌门人邵逸夫基金还跟内地签订了教育部捐赠协议。此后,国内各地的“逸夫楼”将逐渐出现。
当谢忠侯看到《大公报》上面的新闻标题时,高兴地拿着报纸在办公室里转了几个圈——内地《血战台儿庄》电影将于1月1号在内地首映。
文章中详细介绍了内地为拍摄《血战台儿庄》花费五百万人民币,从演员的选角及片场的布置力图还原最真实的历史。
文末再次介绍了一下刘一民,称他为大陆的“红顶作家”,在国际文学领域取得卓越的成绩外,擅长内地主旋律文学写作,每本书里的主旋律人物都是有血有肉。
“1月1号,立即给岛上发电。”谢忠侯将报纸放下后,快速地走到外面通知工作人员联系岛上。
燕大,刘一民正坐在课堂上给学生们讲课,戴建业几人坐在台下认真地听讲,为期一年的学习,马上半年就要过去了,几人越发的珍惜在燕大的时光。
海子望着课堂上讲课的刘一民,一直没有办法静下来。他听着听着开始羡慕起刘一民,他觉得刘一民讲课的时候跟自己讲课完全不一样。
刘一民讲课的时候,课堂里十分热闹,偶尔刘一民还会给大家开个玩笑,学生听的很认真。
自己讲课的时候,不知是哲学过于沉闷,还是自己的问题,课堂好像是自己一个人在讲,不过因为自己的诗人身份,课堂上的人倒是不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