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号晚上,刘一民一行人已经住进了百老汇下属的酒店里面。刘一民是一间套房,方便他在酒店里面开会。
中国书刊社、《巴黎评论》、百老汇、作协书记汤达成、翻译许孟雄等人一起组成了刘一民的工作团队,为慈善晚会快速地忙碌着。
尼琪带着人将刘一民亲签的全部整理好,准备在29号傍晚晚会开始前售卖。
除了亲签的,还有没签名的版本。
“刘,你看看这些推荐语怎么样?”尼琪给每本都写了推荐语,刘一民过目一遍之后觉得没什么问题。
“还需要制作一些环境保护类的标语。”
《巴黎评论》的主编乔治说道:“我去做。”
“我给你写点词儿!”刘一民快速地写着,旁边的记者希莫尔伸长脖子想要看看刘一民写的啥。
写完之后,刘一民准备起身去个厕所,希莫尔立即起身。
“希莫尔,你像是古代中国写起居注的。”刘一民无奈地说道。
旁边的汤达成和许孟雄听到刘一民的话,不由得笑出了声。
“起居注?也是新闻吗?”
“差不多。”刘一民抿嘴笑道。
刘一民往前走两步,见希莫尔要跟过来,急忙示意自己是去厕所。
从厕所出来后,百老汇的经理邦德走进房间,拿来了一份名单:“刘,这是所参会的艺术家名单,他们有各自的拍卖物品。有些艺术家的热情实在是太高了,我们迫不得已只能规定每人只有一件参与拍卖。”
艺术家的作品,有心制造的话,他们能在一瞬间让任何东西变成“艺术”。
“其余的也不要浪费了嘛,在演出厅的外边展览售卖。”刘一民笑着说道。
邦德一听,十分认同地点了点头:“刘,你的头脑确实适合做一个商人。明天上午你要不要跟这些人见一个面,毕竟他们大多数是冲你来的?”
“行,见个面吧。”
“我来安排,百老汇有一家艺术会客室,明天上午十点。”邦德心中早已经有了安排。
临走之前,邦德询问刘一民要拍卖的东西,事先统计一下,并根据拍卖的贵重程度进行排序。
邦德随着刘一民刚进入房间,会客厅的人就听到邦德在大喊:“NO,这怎么可以?太疯狂了,太疯狂了!你怎么能将它拿出去拍卖?”
过了没多久,邦德的声音就弱了下来,再然后一脸笑眯眯地走出了刘一民的卧室,手里拿着一个手提箱。
“先生们,女士们,我们晚会上见,刘,先别告诉他们。”邦德神秘一笑后大踏步走了出去。
邦德走出去后再次转身进来说道:“刘,用不用再给你定做一身衣服?”
“不用了,我还有。”刘一民挥了挥手让他们赶紧离去。
希莫尔一副了然的神色:“刘,你把你的衣服拿去拍卖了啊!我看看是哪件衣服,哦,baby,不会是你贴身.”
看着希莫尔一脸猥琐的表情,旁边的其余人顿时感到一阵恶寒。
刘一民没有搭理他,而是再跟大家讨论起来了细节。见流程没有什么问题后,刘一民拿起几份美国的报纸,看看报纸上的声势如何。
大的报纸都在讨论慈善晚会的事情,有几家小报在阴阳怪气地讨论来自中国的作家没有办过慈善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