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比《好运大厦》更多,我怕你没编剧在旁边,一个人忙活不过来。”
朱霖听罢,亲昵地挽住刘一民的胳膊,娇声道:“让刘老师操心了——”
看到有人来后,立马将手放了下来。
晚上,林业部的大领导杨忠独身一人来到了四合院,亲自向刘一民表示感谢。
“老杨同志,实在是太客气了,写书本来就是我们作家的本职工作。”刘一民笑着说道。
“这可不一样,毕竟你是接受我们林业部的委托。书的内容超出了我们的预料,将年轻人从嫌弃塞罕坝到主动安家塞罕坝,将他们的心路历程都给写了出来。
你要是没有到过塞罕坝,肯定是写不出来的。”杨忠从杨秀云的手中接过瓜子后道了一声谢。
刘一民将自己到塞罕坝的几天经历讲了讲,又说道:“这时候塞罕坝山上望火楼已经被冰雪覆盖,里面住着的夫妻还得有两个月才能下山。”
“是啊,他们两个人要在人迹罕至的山上待上半年,难以想象的孤独。今年有了钱,林场将山上的楼重新修了修,还修了炕堆了煤。望火楼里的工人同志,能过个暖冬。”杨忠笑着说道。
刘一民听到后高兴地说道:“这就好,上面零下几十度,没有炕很难熬。”
“前几批上山的大学生技术员看到你的文章,一个个哭的泣不成声。你写的不是文章,写的是他们的一生。”
朱霖听到杨忠这样说,心里情绪翻滚之下说道:“杨部,等我们人艺话剧排练好了,到时候到塞罕坝给同志们演出。”
“这这好,这好!”杨忠高兴地说道。
晚上九点,杨忠走出屋子准备回去。西北风拍打着屋顶,风中夹杂的黄沙在房瓦屋脊间沙沙作响。
“今年又是个大风年。”杨忠伸出手感受了一下狂风无奈的说道。
“治理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就怕咱们这里治理好了,蒙古国那边的开始荒漠化了。”刘一民摇头道。
杨忠道:“咱们至少先干起来,别人咱们没办法管,风沙能小点是点。”
关上四合院的院门,朱霖搓了搓有点发冷的手说道:“越来越冷喽,咱们又要迁徙喽!”
四合院里越来越冷,准备在来暖气的时候搬到华侨公寓,最犹豫不定的因素是两个小家伙,怕两人一天见不到朱霖会哭个不停。
文研所内,刘一民正在跟闫真几人布置着任务,王立群坐在旁边旁听。
“闫真,马上要到年底了,将各项目的研究成果汇报整理一下,顺便配合财务,将账目慢慢整理,一定要整理清楚。其余人负责好各自手里的工作,有问题跟我讲。”
文研所成立的时间不长,这些资料整理着倒也简单,主要是细心,钱上千万不能出错。
“明白了,所长。”闫真重重地点头。
“另外通知一下,咱们研究所在12月10号召开一次年底大会,你们要通知到位。”
刘一民安排完工作后来到严家炎的办公室,将自己的研究生毕业论文交给严家炎审看一番。
“这份论文万院长已经看过了吧?”严家炎笑着问道。
刘一民道:“已经看过了,老师没讲什么意见,我想让您看下,毕竟明年研究生论文审查的是您看的。”
“万院长的目光比我准,我看看。”严家炎翘起二郎腿看了起来。
刘一民大方地将自己的论文递给了严家炎,保证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