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刘一民和严家炎刚醒,屋门口就响起了敲门声。听门口的动静,像是有好几个人。
两人急忙穿好衣服,严家炎说道:“肯定是其他学校的,说不定是我的一些好朋友。”
“严教授不仅桃李天下,教育界也是朋友颇多。”刘一民揉了揉眼睛,消除倦意。
“哈哈哈,知道来了,肯定会先过来拜访一下。”严家炎应答了一声,整理了一下领口和扣子,见刘一民说了一个“中”字,他自信地转身将房门给打开了。
“严教授,别来无恙。”
来人中等身材,穿着中山装仪表端庄,别的教授都是带着褐色的眼镜框,他戴着金丝眼镜。
严家炎看了一眼后面的刘一民说道:“一民,找你的。”
“嗯?”
“他是你们省郑大中文系的系主任张静教授。我瞧瞧,后面的这是河师大的教授于安澜先生,于先生,您年龄这么大了,还来这里凑热闹?”严家炎关心地问道。
【前文写错,此时河Nan大学还没改回名字,用的是河师大老名。】
“老头子爱走动,特意来看看您。”
“您是来看望一民的吧。”
几人相视一笑,郑大的张静教授说道:“刘一民同志,咱们终于见面了。”
张静是冀省人,东北上的大学,说话并没有豫省口音,吐字十分清晰。
“张静教授,于先生,我应该去拜访你们才对,感谢郑大中文系和河师大中文系对我的支持。”刘一民说道。
于安澜说道:“谁拜访谁都一样,都是见面,无非是多走几步路的事情。至于教材的事情,纯粹是因为你教材写得好啊。”
严家炎看到了吃饭的时候,提议一起到餐厅吃饭,边吃边聊。
大家更多谈的是以后的中文系教育问题,在国门开放,文学思潮碰撞的大背景下,如何更好地去培养中文系的学生。
“我们认为只有优秀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优秀的学生。”张静教授说道。
刘一民道:“我们不能培养学术上的好学生,我们得培养德才兼备的好学生,有才无德是不行。我觉得现在学生需要更多的家国情怀教育,我们要培养一批担起国家发展重任、文学发展重任的学生。”
张静和于安澜点了点头,认为刘一民说的有道理,又说道:“你们是老大哥系,我们呢是努力往前跑的中文系,还是得你们多多指导。”
严家炎听到这话,心立马警惕了起来。
食堂内,大家拿着复旦中文系发放的餐票打了份饭,坐在偏僻不引人注意的一角聊着天。
“其实啊,我们中文系更缺的是先进的办系理念。”
看张静和于安澜两人一唱一和,严家炎忍不住问道:“你们不会是想挖人吧!”
“可以挖吗?”于安澜笑呵呵地说道。
严家炎放下筷子:“于先生,当然不可以,一民可是我们燕大中文系培养出来的,刚当上副教授。”
“来我们这儿,‘副’字儿就能去掉了。”张静笑道。
严家炎道:“不用去,也能去掉。”
刘一民冲着严家炎笑道:“严教授,张教授和于先生肯定不是这个意思,挖人哪有当着您中文系主任的面挖的。张教授,于先生,您两位是什么意思?”
&n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