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副不副主编的,其实都一样。”
刘一民对于崔道逸当不上主编感到挺遗憾的,但是崔道逸看的开。
崔道逸说道:“像我们这种大刊,很少有专业编辑当主编的,更倾向于在文学领域有一定成就的。作家在作协和文联的人脉往往要比编辑广多了,他们有名气,能为杂志带来一定的读者和作者。
像《人民文艺》,老张同志真是左右要平衡,南北要照顾到。王濛确定能来的时候,他对我说,口干舌燥一年,就干成了这一件事儿。”
两个人下了一会儿象棋,崔道逸说自己要回去了。
“走吧,顺路一段,我去人艺逛一逛!”
两人到人艺门口分开,刘一民先走到曹禹的办公室,曹禹看到刘一民后说道:“你可有一阵子没来了?”
“有吗?老师,你是不是记错了?”
“那是我一个人呆久了,坐,怎么今天想到来了?”
刘一民笑着说道:“专门来找您聊聊天。”
曹禹坐到刘一民的对面,聊起来最近人艺还有文学界。
“米勒前阵子走了,看这样子走的时候还不服气,他说他在美国等着你。”曹禹说完,话锋一转道:“最近人艺没有什么好本子,也没有什么本子,你抓紧,今年最少要写两个本子。”
“等《横空出世》写出来,能改编成话剧。说起来,《雷场相思树》也是今年的。”刘一民笑道。
曹禹耍赖道:“《雷场相思树》不算,谁让不是首先给的我们人艺。”
“老师,你这是耍赖啊!”
“谁让我是老师呢,你什么时候能够写完?”
“我等六月底到基地一趟,转一圈脑海中有了基本的细节,真正写出来是特别快!”刘一民举起茶杯说道。
曹禹满意地说道:“这样一算,时间也不远了。”
接着曹禹跟刘一民讲起文学界的事情,他站的位置高,看到的事情更多。
“一民,我知道你不想掺和这些事儿,但是啊,有时候掺不掺和政治是一回事,懂不懂是另一回事。你可以不掺和,但有时候你不能不懂,况且这是涉及到思想战线的问题。”
曹禹将事情的经过跟刘一民从头到尾的讲了一遍,刘一民才知晓了其中的关键。
从曹禹的办公室里走出来,在排练场看朱霖排练了许久。
苏民让刘一民欣赏他排的《雷场相思树》:“山尊适合排大戏,我苏民也不差,之所以一直没有,那是没找到机会嘛。”
旁边的朱霖抿了抿嘴,没有说话。
看完后,刘一民说道:“苏导,排的很好,将大学生兵的傲气排练了出来。但是,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还不够。”
“是吗?我再练练!”苏民看了一眼舞台,又问刘一民还有没有其他的问题。
“其余没问题了。”
“行,我们再练练,你就看最终的结果吧!”
6月12号中午,刘一民正在家里面工作,接到了朱霖打到学校的电话。
“刘老师,你快回来,有事儿给你说!”朱霖在电话那边激动地说道。
还不等刘一民说什么,朱霖就挂断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