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一民对不符合八十年代初的情况,都进行了删减和改写。
对于战场之外的事情减少笔墨,重点放在了出征前和战场上,从战场的厮杀,到战士们在战场上闲暇时间的生活,都做了真实的描绘。
最后是战士们列队在烈士陵园墓碑之侧,向烈士鸣枪告别,青山埋忠骨,大地唱悲歌。
山谷之间回荡着那句“牺牲的战友们,我们永远在一起!”
数个小时后,刘一民在上铺隐隐约约地听到抽泣声,接着是刘振云等人的安慰声。
刘一民快速地从上铺跳了下去,李兰勇看到最后烈士陵园的一幕,情绪彻底崩溃,将脑袋捂进被子里面哭了起来。
约莫半个小时后,李兰勇的情绪终于平静了下来,擦了擦眼角的泪水,起身对着刘一民说道:“一民,写的不错,里面有的很真实!”
接着带着帽子准备离开宿舍,刘振云问他要干什么,李兰勇笑着回头对他说道:“南门该上岗了!”
等李兰勇走后,李学勤说道:“最后一段是听者伤心,闻者落泪!”
四个人在李兰勇走后到食堂吃饭,刘一民用餐盒给李兰勇带了一份,他急着上岗,应该还没吃。
李兰勇在南门的传达室门口站着,西北风太大,空荡荡的左袖塞进口袋里,总是被风给吹出来,他一遍一遍的用右手将左袖塞进口袋里面。
“兰勇,赶紧到里面吃饭!”刘一民将饭盒递给他说道。
传达室里面的门卫听到后,走了出来:“兰勇,你还没吃饭啊,你进去吃,我站会儿!”
传达室里面,李兰勇吃着饭对刘一民讲述着前线:“要是我战友看到这部,肯定会羡慕童川!”
“为什么?”
“因为像江曼这样的女同志太少了,在战场上战友接到的分手信如同雪花一般。我就比较幸运,我没对象,所以也没分手信!”
李兰勇冲着刘一民,平静地笑了笑。
等李兰勇吃完,刘一民给李兰勇塞了一支烟,猛抽了三根之后,李兰勇的心情看起来好多了。
刘一民离开了燕大南门,骑着自行车来到了华侨公寓。进门脱下外套挂在了衣架上,走进了书房里面。
书房里面有一封信,是家里面来的。刘一民写信给刘福庆和杨秀云,告诉他们寒假的时候,朱霖要去家里面一趟。
二老可是忙活坏了,又拉砖盖了一间砖房,好好的装修了一下,就等着朱霖上门了。
刘一民看着二老的信,笑了笑提笔写了一封回信。
翌日,一大早,刘一民就将《凯旋在子夜》放进了邮筒寄了出去。
再不寄出去,《收获》的李晓林师姐,又要写信来问“吃否、安否、写否?”了。
浙省嘉兴,余桦将信和自己的手稿寄给刘一民之后,一直在苦苦等着回信,上班的时候都有点心不在焉。
同事们问他,他也不说。
父母看到他头发越来越长,按着他的脖子到理发店给他剪了一头短发。
回去的路上,余桦不满地踢着街道上的小石子,当看到小石子精准击中目标之后,立马嘿嘿一笑。
“这阵子怎么不见到邮递员到咱们家了?”余父问道。
余桦身上的乐呵劲儿顿时没有了,惴惴不安地说道:“可能是在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