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报。说不定什么时候,就能从旁边搞到一些信息。作家与作家之间,互相介绍也是很重要的。我就听说你给《燕京文艺》介绍了不少的好作品。”
李晓林打量着刘一民,看的他直发毛。
“师姐,你这可冤枉我了,什么不少?也就汪曾琦同志那一篇。再说了只是顺水人情,都在燕京文化局下面干活,人家接上头是早晚的事情。”
李晓林知道这件事情并不奇怪,汪曾琦在《受戒》大火之后接受采访的时候,就提及了这件事情,在报纸上感谢刘一民,要不然这部可能就没有出头之日了,搞得刘一民像伯乐一般。
“你介绍给我们《收获》也一样,这样,邀请你当我们《收获》的驻京编辑,等有什么好稿子,你直接帮我们收了,怎么样?”
“师姐,我就是个学生!”
“学生?你这个学生可不简单,听说给个教授都不干,开个编辑部都能直接收稿了。听说来的人不是大作家就是小作家,你介绍了不少人呐!”
刘一民哭笑不得,这语气,搞得刘一民像是拉皮条的一样。
万方帮刘一民解了围,拉着她讨论其他的事情了。
木樨地,李玉如已经准备好了丰盛的饭菜,招呼着大家坐下,刘一民悄悄地将录音机关掉。
李玉如走过去打开:“你这孩子,我就喜欢听这个。我专门把这段给录下来了,就听这儿!”
“师娘,一民他不好意思了!”朱霖在曹禹面前不称呼刘一民为刘老师,和别人一样叫“一民”。
只不过她觉得,“一民”还是没刘老师顺口。
聊到开心的地方,李玉如也喝了几口酒,跟曹禹两人合唱了一段《智斗》,刘一民是《智斗》里面的胡司令,唱的让朱霖忍不住将眉毛拧成了螺丝。
“想当初,老子的队伍刚开张,拢共才有十几个人,七八条枪。遇蝗军追得我晕头转向.”
看着捧腹大笑的几个人,朱霖说道:“还是我来演胡司令吧!”
也不知道她怎么搞的,声音压的不像女音,唱的还是有模有样。
唱完,万方忽然提起茅盾在病房里称刘一民为学生的事情,曹禹笑着说道:“一民是文坛的学生嘛!”
李晓林听到后说道:“那我回去跟我父亲也这样说。”
“晓林啊,你真是老巴哥哥的好闺女,倒是真为他着想!”
吃完饭,大家一起离开了木樨地,李晓林住在文化部的招待所。巴金老爷子不在,她也不好意思住燕京宾馆。
李晓林明天就离开燕京,说是文化部的招待所条件太差,防空洞改造的房间里面太潮了。
刘一民送朱霖回家,喝了点酒,不过在曹禹家不会喝很多,并不影响骑自行车。
“刘老师,明天照片就会出来,到时候我跟你一起去取。”朱霖想了想:“算了,明天我去吧,你睡个懒觉,要打硬仗,得睡好才行!”
“什么硬仗?”
“哎呀,刘老师你忘了?你要去我家!”
“我还以为你忘了?没忘就行,刘老师,我保护你!”
“瞧,喝了一点酒,尾巴又翘起来了,你还真当你是胡司令啊!”
谈笑间,送朱霖回到了家里面,他想了想,还是回了四合院。
回到卧室,朱霖有时候午休的时候留下的淡淡香气还在,没过多久,刘一民就睡了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