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爹娘,大哥嫂子你们先包着,我去把炮放一下!”
放完炮,刘一民跑到自己的屋子里面,直到吃饭的时候才出来。
大年初一早上,不知道谁家先放了炮,接下来整个大队都此起彼伏的响了起来,他抬起手腕看看表,才刚到五点。
很多社员家里面没有表,都是听到别人放了就开始放。
接着整个麦积大队家家户户的院子上空都升起浓烟,院子里面的墙壁上都映照着火光。
噼里啪啦的声响不绝于耳,刘一民被杨秀云喊了起来,到院子里面烤柏枝火。
这是汝城的传统,每到过年,家家户户都会到山上砍一些柏树的枝,等到大年初一的时候在院子里面点燃,一家人围着火堆烤火,寓意来年红红火火。
之前因为four旧的问题,很多年都没有这习俗了,现在大家又开始将这一习俗传承了起来。
柏树叶子油性大,燃烧起来后,整个院子都是柏树的香气。
杨秀云在旁边低声念着祛除百病的吉祥话,火烧的快,灭的也快。柏枝火烧完,刘家才开始放鞭炮。
柏树枝燃烧的浓烟和鞭炮的烟雾,就是整个麦积大队的年味。
一九八一年终于到了,漫天的大雪再次落在了枯叶河两岸。
刘一民走出家门,先来到支书李大山的家里,代替兰勇来看一看他的老爹。
热热闹闹的麦积大队里,支书李大山的家里显得略微有点冷清。家里面三个孩子,两个在外面。一个女儿已经结婚,过年的日子,肯定要在夫家过。
敲开门,李兰勇的母亲就快步迎了上来:“他爹,一民来了,一民,赶紧往屋里面坐。”
“婶子,我来看看大山叔和您!”
“哎呀,怎么能让你来呢,你现在可是大作家,你吃什么?我去给你抓点花生和瓜子。”
“婶子,那是在外面,回来还是你嘴里面的一民。大山叔呢?”
“放完鞭炮吃完饭回去躺着了,我去叫他。”
过了一会儿,李大山披着棉袄走了过来:“一民啊,难得你还跑到家里看望我这个老头子。”
“大山叔哪里的话!”
坐在李家聊了很久,刘一民才离开。李大山看着空空落落的家,颇有一种“悔叫儿子觅封侯”的感叹。
大年初二,遇见了李兰勇的二姐李兰霞,李兰霞一边感叹刘一民在外面的成长,调侃道再也不是那个破窑洞里穿着露脚趾解放鞋的刘一民了。
“一民,你要是有兰勇口信了,记着给我写封信!老三这性子,要是回来了,我非得拿着鞭子揍他!”
李兰霞咬着牙说道,可是眼睛里,哪里有生气的样子,尽是担忧和宠爱。
刘一民在家里面待了很久,还收到了朱霖的来信,信封的后面依然缀着一个“勿”。
在信里面,她给刘一民讲了讲现在燕京发生的事情。《人民文艺》在《红河谷》和《奔腾的青年作家,哪里都是他的家》这两篇文章的加持下销量猛增,几乎是人手一本。
她出去跟朋友见面,大家都是在讨论这两篇文章的。一篇是刘一民同志写的,一篇是让大家了解刘一民的,两篇相得益彰,颇有互为犄角相互支持之势。
不少人将《红河谷》里面的细节和徐驰写的报告文学里面的细节进行一一对照,还有好事者,拿着两篇文章共同分析,还写了一个分析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