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仔细地讲了讲,梁大妈不断地点头,
讲完后,梁大妈拍了拍大腿:“你这也是帮我们做工作啊,我给你留意一下。看有没有腾退的房子,原房主回来的,有的话,我帮你问问!”
“得嘞,我就住在这儿,不过可能有时候不回来,见面咱们聊。”刘一民握住大妈的手说了一句再见。
“放心吧,一民,我这也是做好人好事儿,既帮助了你,也帮助了那些想走的。”
刘一民转身回到四合院,他目前除了银行里面的五千之外,手里面还有不到一千块钱。欠四合院原房主的两千五,到年底才还。
《收获》发表《追风筝的人》长篇按十元千字的话,稿费得有两千一百块钱。李晓林在信里面没提稿费标准的问题,但刘一民相信,肯定会按照十块钱的标准给的。
一声师姐,那是白叫的?
估计稿费单子快要来了,那他手里就有了八千左右的资金,再买一座房子的话问题不大。
除了这些单行本的稿费和转载的稿费,正在未来的几个月内都等着刘一民呢!
刚买四合院的时候,崔道逸给他介绍过一个两进的,可惜对方现在已经卖了,要不然也不用再去找了。
到了院子里面,刘一民从冰箱里拿出一块雪糕叼在嘴里回到了书房里。对昨天夏言和茅盾给出的修改意见,对照之后,开始一边修改一边写。
下午沪影厂的人来了一趟,他们到电影局汇报工作,顺便带来了上次徐桑楚承诺他的沪市特产。粗布袋子用线封上了扣子,刘一民用剪刀剪开后,里面一堆东西映入眼帘。
里面装着大白兔奶糖、还有四瓶玻璃瓶装的酒,红白色的标签上写着“参桂养荣酒”。参桂养荣酒作为大陆第一条电视广告,凭借着电视的宣传,现在成为了手里面的抢手货。
好像卖的还挺贵的。
刘一民不需要这玩意儿,自然没关注过这玩意儿的价格。
一脸别扭地看着手里面的养荣酒,刘一民哼哼道:“你们特娘的看不起谁呢?我用得着喝这玩意儿?”
我就算不喝,那实木床都受不了!
将大白兔奶糖和酒一块放在了身后的架子上,不过参桂养荣酒被刘一民放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顺便将标签朝着墙一侧放。
放好后,继续趴在桌子上写了起来,争取在曹禹回来之前,将第一部给写的差不多。
当在四合院门口见到在夏言的办公室谋面的那个人时,刘一民才知道他是北影厂的。刘一民热情地将大门打开,将对方迎了进去。
对方是北影厂的副厂长朱得熊,还有导演王严。会客室里,刘一民给两人倒了茶,询问他们是为哪个本子来的。
朱得熊高兴地说道:“刘一民同志,你还真是快人快语。我们两个本来还想在这里寒暄几句,既然如此直接,那我们就说了。我们看中了你的《驴得水》。”
“怎么?有电影厂抢先了?”王严下意识地问道。
刘一民表情恢复了正常,摆手说道:“那倒没有,只不过你们说是北影厂的时候,我还以为你们要拍《狼烟北平》,没想到你们选的是《驴得水》。”
北影厂不拍《狼烟北平》,偏偏跑过来要《驴得水》的本子。
刘一民觉得,他们选片选的有点烂。他觉得《驴得水》拍出来,肯定是没有《狼烟北平》效果好。当然,也可能是他这个外行人不懂。
王严跟朱得熊对视了一眼苦笑道:“我们当然想拍《狼烟北平》,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