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家协会开会,上面开大会,刘一民跟徐桑楚两个人在下面开小会。徐桑楚神神叨叨的跟刘一民讲了讲摄制组拍摄的不易,如今是秋季的庐山,必须抓住最后的拍摄时间等等。
搞了半天,刘一民没有抓住重点,不知道的还以为,他是专门找刘一民喷空消遣呢!
刘一民看了一眼上面正在发言的电影局局长陈荒媒,低声说道:“徐厂长,你有事情直接讲嘛!”
徐桑楚一听,赶紧说道:“剧组的同志们拍摄太辛苦了,想让你这个剧本作者过去指导指导,鼓励一下剧组的同志们,另外你这个原作者过去,说不定能提高一下水平!”
刘一民露出了然的神色原来是如此。张孟昭走的时候,也说过让他有时间去庐山指导指导,他还真没放在心上。
到庐山,光火车自己就得坐好几天,这不是找罪受吗?
“一民同志,这作为你的第一部电影,你应该去的。在庐山待几天,就当是忙里偷个闲!”徐桑楚继续说道。
听他这样说,刘一民点头答应:“徐厂,您既然都这样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呢?我过几天去一趟庐山,欣赏一下庐山的秋景。”
刘一民同意后,徐桑楚高兴地说道:“等我到了沪上,给剧组的同志们拍电报,大家听到消息一定高兴。”
电影家协会的会议结束后,刘一民跟徐桑楚打了一个招呼,就往外面走。过程中,有几个导演冲着刘一民打了招呼,还自我介绍了一下,希望有机会以后可以合作。
有八一厂的导演李俊,也有北影厂的王炎等等。今天参加完电影家协会的会议后,明天文代会正式的闭幕。
大会堂外面,刘一民刚骑着自行车出来,就遇到了同样参加文代会的崔道逸,他刚刚参加作协的会议。
崔道逸连忙拉住了刘一民,喊着他找个地方吃个饭。
“一民,你给陆遥写的评论非常的精彩,将他这篇的完美的以另一种形式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并且进行了进一步的引申,指出了伤痕文学创作的另一个角度。对很多作家而言,你的这篇评论,不亚于一次写作指导。”
陆遥的《惊心动魄的一幕》一直到11月期的《人民文艺》上才得以发表,并附带上了刘一民的评论。刘一民评论拿到的稿酬标准,比陆遥这个原作者的稿酬标准还高。
“师兄,这篇目前在文坛引起的反响不是特别大,但是我坚信,它在界的价值会慢慢地显露出来。”
国营饭店内,崔道逸点了两个好菜加上两碗炸酱面,又特意问厨师要了几块蒜,剥好之后递给了刘一民几颗:“吃面不吃蒜,香味少一半。”
刘一民没有客气,接过蒜直接扔进了面碗里面,将酱和面充分的搅匀,象牙白的大蒜也粘上了一层酱,吃起来多了一丝咸味。
“师兄,你有什么话想说?”刘一民笑着问道。
见到崔道逸的那一刻,就是一副欲言又止的样子。
崔道逸假装阔达的“嗐”了一下,猛的嘬了一口面后生气地说道:“最近这两天,大家都在传《燕京文艺》要召开《狼烟北平》作品研讨会的事情,邀请了不少人出席。”
“这件事情他们上次召开青年作家座谈会的时候跟我说了,师兄,怎么了?”
“我们《人民文艺》发表的作品,几时轮到他们《燕京文艺》来召开研讨会了。我今天见到了《燕京文艺》的编辑了,提起这件事情我就来气。”
刘一民自己剥了一颗蒜,放进了崔道逸的碗里:“师兄,都是为了文学嘛!《燕京文艺》作为立足于燕京本地的杂志,想要挖掘一下燕京的文化潜力,也是无可厚非的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