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后,晚上的天气稍微凉快了不少。师娘不时的喊刘一民去曹禹的家里面“贴秋膘”,每一次去的时候,总是要跟曹禹在书房里面待上一个小时左右。
客厅内,吃完饭后,刘一民伸手将稿子从挎包里面拿了出来。
“师姐,本子已经写好了,你看看有没有需要改的地方。”刘一民将《庐山恋》的剧本递给了万方,请她以《剧本月刊》编辑的身份看一看。
李玉如看到后,笑着说道:“一民,你现在还背着绿色的帆布包啊,像你这样的年轻人还是很少见。”
刘一民知道师娘的意思,他现在有钱,完全可以买好一点的包了。
曹禹坐在沙发上,将屁股挪到了一个舒服的位置,侧靠着说道:“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嘛。我觉得用这个挎包不错,挎在身上,有年轻人的感觉。”
李玉如点了点头,轻松一笑:“还是喜欢这种打扮!”
瞧瞧,刘一民背着这种挎包叫做朴素,追求精神而不追求物质,要是换了一个人背,那就另当别论了。
刘一民喜欢这副装扮,他还没到提着黑挎包,身上带着些许的暮气的年龄。
“一民,你这个剧本比更精彩,终究是短篇太短,没有将故事完完整整的展开,没体现出故事的厚度。”
万方翻看了几页后,开始点评道。
曹禹接过万方翻看后的剧本,也津津有味地看了起来。刘一民跑到厨房,帮李玉如清理起来了厨房。
李玉如快速地将碗筷洗刷干净,擦着手问道:“一民,你在宿舍住的还习惯吗?”
“师娘,习惯,人艺的同志们都很好。”刘一民不知道李玉如是什么意思。
“你要是不习惯,就搬到这里住,反正这么大的房子,就我跟你老师两人,空着也是空着。”李玉如指了指旁边没有人住的卧室。
“师娘,我晚上睡觉不安生,打扰到您和老师的睡眠就不好了。”
坐在客厅里面的曹禹抬头笑着道:“年轻人得有点自己的空间,他要是住在这里,他不舒服。再说了,他的宿舍可热闹了,你不用替他担心。”
“是吗?”李玉如也不再提让刘一民住在家里的事情了。
刘一民看了一眼曹禹,感觉似乎是意有所指啊!
“这个剧本如果拍出来肯定不错,个体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时代的命运是交织在一起的,谁也不能逃的过。老巴从法国回来的时候,专门找我说,他见到了那些留学生,有句话心里面憋了很久,祖国是大家的,建设祖国不是一个人或者一个群体的责任,国家把他们送出去,他们也有责任。”
曹禹说到最后,声音有点激动。
刘一民想起来,巴金之所以这样想,应该是在回国的欢送会上,里面有不少的留学生。这些人愿意回来的有,不想回来的也有。
“尤其是后面,这对话就很感人。【建设祖国不分你我,这里也是我们海外华人的家啊!】,一民,能想到到《剧本月刊》上发表,师姐没白疼你,只不过这一期的版面已经安排出来了,等下一期,我给你刊登上去。”
万方说完,又想起来:“你这个剧本准备给哪个电影厂拍?”
“沪影厂的编辑找到了我,我想先给他们看一看,如果不用的话,我再投给北影厂。”刘一民直起身子说道。
万方嗤笑了一声,带着几分打趣:“他们还能不要?他们想干什么?还想不想拍出好电影了!”
&nb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