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饭桌上,巴金和李晓林讲起在法国的所见所闻,顺便带来了法国朋友对曹禹的问候。
说完这些事情,李晓林将话题引到了刘一民身上:“这次我父亲从法国收获了友谊,你们猜一猜,一民收获了什么?”
曹禹、师娘和万方将目光转向刘一民,接着赶紧问李晓林,在法国发生了什么事情。
“一民啊,可给我们长脸了!”
李晓林在旁边绘声绘色地给曹禹三人讲起从第一天到法国就发生的事情,跟法国知名作家谈文学思想、接受专访、报社投稿、怒喷《世界报》记者等等。
“最厉害的是,一民的书要在法国出版了,拿到了版税合同。在法国,每卖出一本书,一民就能拿到一到两块的法郎。”
李玉如大喜过望,带着炫耀地说道:“一民,了不起嘞!老万,一民的书都卖到法国啦!”
“我听到了!”曹禹看了看兴奋的李玉如,无奈地说道。接着问起了具体的细节,刘一民没开口,旁边的李晓林滔滔不绝地讲起来了事情的经过。
曹禹听着李晓林讲解经过,不断地冲着刘一民颔首。
“做的不错,现在国家准备改革开放,对文艺界来说,就是作品走出去。版税,对于咱们国家来说,是个新鲜的事物,不过总有人要第一个吃螃蟹。”
“万叔叔,你说在咱们国家实行版税怎么样?”李晓林问道。
曹禹摇了摇头说道:“咱们国家目前能恢复到印数稿酬已经很了不起了。作家的书能够出版,得到的稿酬远远高于普通工人的收入。如果再到版税,对作家和文艺界来说是更好,但容易拉大收入差距,容易让人不满意。
改革嘛,得一步一步来才行!”
巴金点了点头,他也是这个意思。
吃过饭后,来到曹禹的书房,刘一民打开留声机,播放起自己买回来的《流浪者之歌》唱片。
“一民,这次法国之行,有什么感触没有?”曹禹坐在书桌旁问道。
“对我感触最深的是法国有很多的文学奖项,这些文学奖项影响力甚至不仅仅在法国,而是在世界上都很有名。对比下来,咱们国家目前在文艺方面的奖项还是偏少,影响力只是存在于国内。
我觉得文学奖项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力,跟一个国家的文坛在世界上的影响力也是息息相关的。”
目前中国国内全国性的文学奖项,只有一个全国短篇奖。
巴金看了一眼刘一民,他还以为刘一民会谈论一下法国的文学思想。
“没想到你会想到这个问题,法国的文学奖我了解不少,成立的历史都非常悠久。国内确实缺乏类似的奖项,目前国内短篇奖获奖作品多,根本没办法代表国内文学最高水平。”
“文学奖的设立能够推动优秀作品的产生,繁荣国内的文学市场。不说世界级的诺贝尔文学奖,就说要是有法国龚古尔文学奖这种级别的奖项,那对于文坛的发展将是大有裨益的。”
刘一民仔细地解释道。
曹禹听完后,笑着说道:“文学奖的设立需要资金和时间的积淀,想要做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明天跟文联汇报此次法国之行的时候,你可以讲一讲,推动一下咱们国家‘龚古尔’的成立。诺贝尔文学奖,对我们有点太远了。
不过,一民,你是年轻人,说不定你未来能做到。”
走出书房,刘一民取来胸针送给了李玉如。李玉如开心地拿起胸针别在衣服上,在镜子前不断地打量着。
“师娘没白疼你!”李玉如转了转身子,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