翌日凌晨,刘一民在床上早早的醒来,穿上衣服后拉开纱窗,望着雾气缭绕的巴黎街道,感觉自己并没有走很远。
又洗了一个热水澡后,身体总算是开始轻盈了起来。
刘一民来到走廊,李晓林已经在走廊上了,看着刘一民问道:“一民,睡的怎么样?”
“一沾床就睡着了,晓林师姐你呢?”刘一民望着巴金的房间问道。
“跟你一样,飞机颠簸了一路,我觉得身上都快散架了。也不知道我爸爸怎么样?他老人家不愿意出来的原因就是太过舟车劳顿。”
正说话间,巴金打开了门:“你们两个起来的这么早?我以为我就够早了!”
巴金醒来后,一直坐在窗口打量着清晨的巴黎,感受着久违的熟悉气息、
“巴老师,故地重游,有没有什么感想?”刘一民跟李晓林两人各自走到巴金的一边,随时准备搀扶着他。
巴金的行动有点迟缓,但总体而言,对于访问团的行程还能应付过来。
“我刚才在看巴黎街道的时候,我有一刹那觉得巴黎跟长安街、跟沪市的弄堂没什么两样。你昨天说得对,我们的文化已经深入到我们的骨子里面了,就算是想改也改不了的。无论是走到哪儿,总觉得有一双眼睛在深情地注视着我,不管咱们到哪儿,咱们始终摆脱不了自己的祖国。”
李晓林搀扶着巴金,笑着说道:“爸爸,来巴黎的第一个早晨,变成了你的爱国演讲了!”
三人说话间,其余人也走出了房间,一起朝着楼下走去。
大使馆的工作人员在一楼拦住了他们说道,法国的记者已经在外面将他们给包围了。各大媒体早已经接到了巴金重返巴黎的消息,早早的对此进行了报道。
不仅如此,还重新掀起了巴金文学的热潮。媒体在报纸上,竞相评论巴金以前的作品,让巴黎的读者再一次认识到了巴金。
至于其他人,都是小配角。
“巴金同志,是否要跟记者见个面,咱们也可以从后门走,吃完早餐后前往会场。”顾志军神色间带着一丝紧张。
大使馆门口什么事情都有可能出现,一举一动都十分敏感,何况还有那么多的镜头和记者盯着。稍微处理不好,就有可能出现一个大新闻。
“咱们都来到巴黎了,还能藏头露尾不成?从后门溜走不妥,跟法国的记者朋友们见见也是不错,只不过现在不是回答问题的时候。”
巴金说完,在使馆工作人员的保护下走出了招待所。外面蹲守的法国记者一拥而上,好在使馆的工作人员有处理经验,给代表团的人打开了一条通道进去了旁边的大使馆。
记者们不断地拍着照片,代表团的成员微笑回应。
“各位法国的记者朋友,等记者会的时候我们自会回答你们的问题。”顾志军大声地说道。
走进大使馆的餐厅,昨天没有露面的韩大使出现在了餐厅里面,紧紧地握着巴金的手说道:“巴金同志,辛苦了,代表团的各位同志,辛苦了!”
“大使同志,你们在国外做外交工作才是辛苦了。”
韩大使身上带着一股子军人气息,新中国的前几代大使大部分都是军人转行。韩大使是打游击的出身,身上还带着一股子随性的感觉。
“这位就是我的小老乡了吧?”韩大使指着刘一民笑着问道。
身前的罗孙往左边挪了一步,刘一民得以上前,伸手说道:“您好,大使同志,我是刘一民。”
“好啊,老乡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