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点,看看澜澜爱不爱吃。”
叶之澜舀了一小勺,递到叶澜嘴边,小家伙先是皱了皱眉,接着就张嘴含住了勺子,嚼了两下,眼睛亮了起来,又伸出舌头要。
“爱吃就好,”
阿明婶笑着说,“这南瓜是我自家种的,没打农药,下次我再给你们带点小米,熬粥给娃喝。”
叶之澜点点头,又喂了叶澜一勺,余光瞥见萧凡正拿着手机拍视频,镜头对着叶澜,嘴角带着笑。
她突然觉得,这样的日子真好——有孩子的笑声,有爱人的陪伴,还有邻里的温暖,就像西岸的向日葵,在阳光和雨露里,慢慢长成想要的样子。
下午,萧凡去镇上买磷钾肥,叶之澜在家给双宝做被动操。
萧汀趴在垫子上,小胳膊撑着身子,努力抬头看她手里的玩具;叶澜则躺在旁边,蹬着小短腿,嘴里“咯咯”
地笑。
叶之澜一边帮萧汀按摩后背,一边哼着儿歌,心里想着上午在西岸的事——雏菊的叶片有点黄,可能是缺肥了,等萧凡回来,得赶紧给它们施肥。
正忙着,手机响了,是乔安打来的。
“之澜,”
乔安的声音从电话里传来,带着点兴奋,“我朋友阿哲来了,他是做自然摄影的,想拍点乡村生态的照片,我跟他说了你家西岸的花圃,他特别感兴趣,想明天过来看看,行不行?”
叶之澜愣了一下,随即笑了:“当然行啊,欢迎他来。
刚好我们明天要给雏菊施肥,让他拍点植物生长的细节。”
“太好了,”
乔安说,“阿哲还说,想拍点孩子和植物互动的照片,他说这样的画面特别有生命力。
对了,明天我也来,给你们带点刚烤的饼干。”
挂了电话,叶之澜看着垫子上的双宝,心里突然有了个想法——她可以把双宝的成长和植物的生长结合起来,做一个“成长日记”
,用照片和文字记录下来,等他们长大了,再送给他们。
晚上,萧凡回来了,手里除了磷钾肥,还拎着个小蛋糕。
“今天是我们结婚三周年纪念日,”
他把蛋糕放在桌上,从背后抱住叶之澜,“虽然现在多了两个小家伙,但我还是想跟你过二人世界。”
叶之澜心里一暖,转过身抱住他:“谢谢你,萧凡。”
双宝已经睡着了,客厅里只开着一盏小灯。
两人坐在沙上,分吃着蛋糕,聊着未来的计划——萧凡的实验进入了关键阶段,下个月要去市里参加学术会议;叶之澜则想把西岸的花圃整理一下,再种点适合孩子观察的植物,比如含羞草、捕蝇草。
“等孩子们再大一点,我们可以带他们去实验室,”
萧凡说,“让他们看看爸爸是怎么做实验的,也让他们知道,妈妈的植物研究有多厉害。”
叶之澜点点头,靠在他肩膀上。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茶几上的实验记录本上,那上面的字迹,记录着植物的生长,也记录着他们的幸福。
她知道,未来的日子里,还会有更多的挑战——比如双宝学走路时的磕磕绊绊,比如科研中遇到的难题,但只要他们一家人在一起,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第二天早上,乔安和阿哲如约而至。
阿哲背着个大相机,一进院子就被西岸的花圃吸引了:“这里的植物长得真好,尤其是这些向日葵,太有生命力了。”
叶之澜抱着叶澜,萧凡抱着萧汀,带他们来到花圃。
阿哲拿起相机,对着向日葵拍了起来,镜头里,阳光洒在向日葵的花瓣上,金闪闪的,叶澜伸手去摸花瓣,小手指轻轻碰了碰,又赶紧缩回来,引得大家都笑了。
“太可爱了,”
阿哲一边拍,一边说,“这样的画面,比任何摆拍都自然。”
乔安蹲在雏菊旁边,看着叶之澜给雏菊施肥:“之澜,你这记录本记得真详细,比我上学时的实验报告还认真。”
叶之澜笑了:“这可是我的‘宝贝’,等孩子们长大了,我要让他们看看,他们是跟这些植物一起长大的。”
阿哲闻言,眼睛一亮:“我有个想法,”
他说,“我可以帮你们拍一组‘成长系列’照片,每个月拍一次,记录孩子们和植物的变化,年底的时候,做成一本相册送给你们。”
叶之澜和萧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惊喜。
“那太感谢你了,”
萧凡说,“我们正想做个成长日记呢,有你的帮忙,肯定更完美。”
阿哲笑了笑,又举起相机,对着萧汀拍了起来。
萧汀正趴在萧凡怀里,盯着一株刚长出花苞的雏菊,小嘴巴微微张着,像是在跟雏菊说话。
阳光落在他的脸上,柔和又温暖。
叶之澜看着这一幕,心里充满了幸福感。
她知道,西岸的风会一直吹,实验室的灯也会一直亮着,而她和萧凡,会带着两个孩子,在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上,一起成长,一起守护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