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边的实验室与跳动的胎心
萧凡蹲在维多利亚湖的浅滩上,指尖刚触碰到冰凉的湖水,裤脚就被涌来的浪花打湿了一片。
清晨的雾还没完全散,远处的红树林像裹了层薄纱,叶片上的露珠顺着叶脉滚落,滴进湖里,溅起细小的涟漪。
他回头望向岸边的白色帐篷,叶之澜正坐在折叠椅上,怀里抱着平板电脑,屏幕上是密密麻麻的红树生长数据,阳光透过帐篷的纱帘,在她微微隆起的孕肚上投下细碎的光斑——那片凸起的弧度比上周又明显了些,萧凡每次看过去,心里都会泛起一阵柔软的悸动。
“水温5c,ph值72,和上周监测的基准值误差在o1以内。”
萧凡把水样瓶举到眼前,对着晨光晃了晃,瓶底的细微泥沙缓慢沉降,他快步走回帐篷,脚步放得格外轻,怕带进的寒气吹到叶之澜。
叶之澜闻声抬头,伸手想去接水样瓶,却被萧凡轻轻按住手背:“别动,你负责盯数据就好,这些要碰凉水的活我来。”
他说着,把水样瓶稳稳放在实验台角落的防滑垫上,又顺手拿起桌上的温牛奶,拧开盖子递过去,“刚用保温杯温的,你早上只喝了小半杯粥,现在得补点。”
叶之澜接过牛奶,指尖碰到温热的瓶身,暖意顺着指尖蔓延到心口。
她低头看了眼平板上的叶绿素含量曲线,眉头轻轻蹙了下:“2号观测点的红树幼苗,叶绿素a的数值比上周低了o3,会不会是最近连续两晚的暴雨冲淋,影响了光合作用?”
萧凡凑过来,目光落在屏幕上的拐点处,手指在曲线边缘轻轻点了点:“有可能,但也不能排除水体溶氧量的变化——昨晚我起来查过实时监测仪,后半夜溶氧量降了12gl。
下午我再去2号点一趟,把防水罩再加固一层,顺便测下周边的溶氧分布。
对了,王大爷早上来的时候说,他找了块比之前厚两倍的帆布,说能扛住更大的雨。”
说话间,帐篷外传来一阵熟悉的脚步声,伴随着竹篮晃动的轻响,王大爷的大嗓门很快就飘了进来:“萧老师,叶老师,我给你们带了点热乎的!”
他掀开纱帘走进来,手里拎着两个竹篮,一个装着刚出锅的玉米,颗粒饱满的玉米粒还冒着热气,另一个篮子里卧着四个圆滚滚的鹅蛋,蛋壳泛着淡淡的青白色。
“我家老婆子凌晨四点就起来煮玉米,说刚煮好的香,叶老师怀着俩娃,得多吃点带劲儿的。”
王大爷把篮子放在地上,目光落在叶之澜的肚子上,脸上的皱纹笑成了花,“这肚子看着比上周又显怀了,摸着手感肯定软乎乎的,俩娃肯定在里头长结实了。”
叶之澜连忙道谢,伸手想去拿玉米,却被王大爷拦住:“哎,别动,刚煮好的烫!
我给你们剥好。”
他坐在帐篷门口的小凳子上,粗糙的手指熟练地剥开玉米皮,金黄的玉米粒露出来,香气瞬间弥漫了整个帐篷。
“昨天我去湖边巡的时候,看见3号观测点的红树苗旁边,来了几只小野鸭,围着树苗转圈圈,还往根须里钻,估计是把那儿当成避风的窝了。”
王大爷一边剥玉米,一边念叨,“以前这湖里的水浑得很,别说小野鸭了,连鲫鱼都少见,现在水清亮了,连鸟都愿意来了。”
萧凡眼睛一亮:“真的?那说明咱们的红树群落已经开始形成微环境了,这可是意外的收获!”
他转头看向叶之澜,眼里满是兴奋,“等下我把相机带上,去3号点拍点照片,说不定能放进最终的实验报告里,作为生态修复的辅助证据。”
叶之澜笑着点头,咬了口萧凡递过来的玉米粒,清甜的汁水在嘴里散开,她忽然感觉到肚子里传来一阵轻微的胎动,像是有小拳头在轻轻敲打着肚皮,力道很轻,却清晰得让她心头一颤。
“萧凡,你摸。”
叶之澜拉过萧凡的手,放在自己的孕肚上,声音里带着一丝惊喜,“小汀和小澜在动,刚才那下特别明显。”
萧凡立刻屏住呼吸,掌心贴着温热的肚皮,过了几秒,他感受到一阵微弱的震动,像是有小脚丫在轻轻踢他的手心,那股柔软的力道瞬间击中了他的心脏,让他眼眶微微热。
“感觉到了!”
他抬头看向叶之澜,声音里带着抑制不住的激动,“刚才那下肯定是小澜,上次做b的时候,她就爱对着探头踢,特别活泼。”
叶之澜笑着摇摇头:“哪能这么快分清呀,说不定是小汀在跟你打招呼呢。”
下午,萧凡带着帆布和相机去了湖边,叶之澜留在帐篷里整理数据。
她把上午的水样分析结果输入电脑,又打开红树生长记录册,在2号点的备注栏里写下“暴雨后需加强溶氧监测”
,笔尖刚落下,就听见帐篷外传来一阵细碎的脚步声,几个村民举着手机,小心翼翼地站在帐篷门口。
“叶老师,我们能进来看看吗?”
带头的是村里的年轻人阿明,手里还拿着个笔记本,“我们想跟着您学学怎么看红树的生长情况,以后萧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