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外人。
去年有商人来买,说要做化妆品,结果挖走了一大片,现在海边的火焰草已经少了很多。”
玛雅急忙解释:“长老,他们不是商人,是来帮我们修复珊瑚的!
之前北极的冰川、长江的污染,都是他们解决的。”
她拿出手机,翻出两人在北极和长江的照片,长老的目光落在照片里的苔藓和水葫芦上,眼神渐渐柔和下来。
“你们真的能让珊瑚变绿?”
他问,声音里带着一丝期待。
叶之澜郑重地点头:“我们会尽力。
而且我们只采集少量火焰草做实验,还会教部落的人如何人工培育,不会破坏现有的生长环境。”
长老沉默了一会儿,终于点头:“好,我带你们去采。
但必须在退潮的时候,只能采成熟的叶片,不能伤到底根。”
退潮后的海滩上,裸露的岩石缝里长满了火焰草。
翠绿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水珠,阳光照在上面,泛着淡淡的红光。
长老蹲下身,示范着如何用手指捏住叶片根部轻轻一扯,一片完整的火焰草就摘了下来:“每采一片,就要在旁边撒一把贝壳粉,这样能促进新的生长。”
叶之澜和萧凡跟着长老学习采摘,手指很快就被海水泡得皱。
莉莉不知什么时候也来了,她蹲在萧凡身边,小心翼翼地帮他把采摘的火焰草放进篮子里:“萧叔叔,我爸爸说,火焰草是有灵性的,你要好好对待它。”
萧凡摸了摸她的头,笑着说:“放心,我们会的。”
回到研究站,三人立刻开始提取火焰草汁液。
萧凡负责搭建提取装置,叶之澜和玛雅则将火焰草清洗干净,切成小段。
当翠绿的汁液从提取机里流出来时,实验室里弥漫着淡淡的清香。
叶之澜小心翼翼地取了少量汁液,加入到共生藻的培养液里,然后将培养皿放进28c的恒温箱里。
接下来的几天,三人轮流守在实验室里,观察共生藻的生长情况。
第一天,藻株的叶片不再黄;第三天,叶片边缘开始泛绿;第五天,藻株长出了新的嫩芽。
“成功了!”
玛雅激动地抱住叶之澜,“你看,它们活下来了!”
叶之澜看着培养皿里翠绿的藻株,心里满是喜悦——这是大堡礁恢复的第一步。
可新的问题很快出现了。
如何将培育好的共生藻固定在白化的珊瑚上?传统的方法是用胶水粘,但胶水会污染海水,对珊瑚虫也有伤害。
叶之澜坐在实验室里,看着窗外部落女人编织的海草篮,忽然有了主意:“我们可以用火焰草编织成网状的固定架,把共生藻夹在里面,再固定在珊瑚上。
这样既环保,又能让藻株慢慢附着在珊瑚上。”
萧凡立刻画了设计图,玛雅则去部落请女人们帮忙编织。
女人们听说要帮珊瑚恢复,都很积极,很快就编织出了一张张巴掌大的海草网。
叶之澜和萧凡则在海草网的边缘穿上细麻绳,方便固定在珊瑚上。
莉莉也来帮忙,她用小小的手拿着麻绳,认真地打着结:“姐姐,我也要帮珊瑚穿上新衣服。”
就在准备出海进行次修复实验时,天气预报说未来两天会有台风登陆。
“台风会把海草网吹走的。”
玛雅看着天气预报,脸色有些着急,“我们得尽快加固。”
叶之澜想了想,说:“我们可以在海草网的边缘加一些用环保树脂做的配重块,再用部落的椰壳绳结把海草网绑在珊瑚的根部。
椰壳绳很结实,应该能抵抗台风。”
长老听说后,亲自带着部落的男人们来帮忙制作配重块。
他们把环保树脂倒进椰壳里,待凝固后取出来,就成了一个个圆形的配重块。
男人们还教萧凡如何打“海洋结”
——这种结在水里越拉越紧,就算遇到大风浪也不会松开。
台风来临前的傍晚,一行人乘船来到选定的修复区域。
萧凡和玛雅潜入水中,将海草网固定在白化的珊瑚上,叶之澜则在船上负责传递工具。
海水里的能见度不高,萧凡只能靠着手电筒的光,小心地将海草网绑在珊瑚根部。
当最后一张海草网固定好时,远处的天空已经开始乌云密布,海浪也变得越来越大。
回到研究站时,台风已经开始登陆。
狂风呼啸着拍打着实验室的窗户,雨点像冰雹一样砸在玻璃上。
叶之澜和萧凡站在窗边,看着远处的海面,心里都有些担心——那些刚固定好的海草网,能经受住台风的考验吗?
台风过后的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两人就迫不及待地乘船去查看。
当船靠近修复区域时,叶之澜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海面上漂浮着一些被冲散的海草,但大部分海草网还牢牢地固定在珊瑚上。
她立刻戴上潜水装备,潜入水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