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遇到这种问题,别自己瞎琢磨,直接找我就行,省得耽误整理数据。”
叶之澜“嗯”
了一声,从包里掏出刘建国的随访本,又翻到最后那页画着太阳的地方:“你说,等红海素成功上市了,刘叔他们是不是就不用总跑医院了?”
“会的,”
萧凡的语气很肯定,“现在2期的数据越来越好看,3期只要能顺利推进,用不了多久就能获批。
到时候不仅是肝损伤患者,说不定还能帮到更多有需要的人。”
他想起实验室里那些在培养罐里慢慢生长的藻株,想起叶之澜熬夜整理的一摞摞随访本,想起患者们在随访时眼里的光——这些东西像一束束小火苗,把研路上的难都烘得暖了。
到医院门口时,刘叔已经在门口等着了,手里拎着个布袋子,里面装着刚从菜场买的青菜。
“叶医生,萧医生,”
刘叔看见他们,立刻迎上来,把布袋子往叶之澜手里塞,“自家种的,没打农药,你们拿回去尝尝。
上次要不是你们调整了剂量,我现在还爬不动三楼呢。”
叶之澜推辞不过,只好收下,又把检查通知单递给刘叔,仔细跟他讲了检查的时间和注意事项:“刘叔,您老伴儿检查那天,您要是没时间,跟我说一声,我去接她也行。”
“不用不用,”
刘叔笑得眼睛都眯了,“我肯定有空!
这可是大事,耽误不得。
对了,我昨天跟我们病友群里的人说了你们的研究,有好几个跟我情况差不多的,都问能不能参加,我让他们等我消息呢。”
萧凡说:“谢谢您,刘叔。
要是有患者想参加,您让他们先跟叶医生联系,我们会先评估他们的情况,符合条件的才能加入,不能随便来,得对大家的健康负责。”
“知道知道,”
刘叔连连点头,“你们办事细致,我们放心。
那我先回去了,明天带老伴儿来检查。”
看着刘叔走远的背影,叶之澜把青菜抱在怀里,对萧凡说:“你看,其实患者们都很信任我们。
有时候整理随访数据到深夜,觉得累了,一想起他们说的话,就觉得又有劲儿了。”
“嗯,”
萧凡看着她怀里的青菜,叶子上还带着水珠,“这些信任,就是我们不能放弃的理由。”
他顿了顿,又说,“晚上我请你吃饭吧,就当……谢谢你帮我整理了那么多临床数据。”
叶之澜愣了一下,随即点点头,声音轻得像羽毛:“好啊。”
回去的路上,车里的音乐放得很轻。
叶之澜看着窗外,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蹦得厉害。
她想起第一次见萧凡时,他正在实验室里调试仪器,阳光照在他身上,白大褂都泛着光。
那时候她还觉得,这个研负责人肯定很严肃,没想到相处下来,他不仅细心,还很温柔——会记得她怕热,让后勤调高空调温度;会帮她修打印机;会在她捡随访本时,第一时间过来帮忙。
萧凡则一边开车,一边在心里盘算着晚上去哪里吃饭。
他知道叶之澜喜欢吃清淡的,上次听她跟护士聊天,说医院附近有家淮扬菜馆不错。
他得提前订个位置,还要记得点她喜欢的清炖狮子头,再要一份蔬菜沙拉——她总说自己最近吃太多外卖,想多吃点蔬菜。
车子快到研中心时,萧凡的手机响了,是老张打来的:“萧哥,刚测的那批藻株纯度975,活性值94,都预期了!
对了,后勤已经把空调温度调高了,你放心。”
萧凡挂了电话,跟叶之澜说:“生产那边没问题,纯度和活性都达标了。”
叶之澜笑着说:“太好了,这样后续的临床数据会更稳定。”
车子停在研中心门口,叶之澜解开安全带,正要下车,萧凡突然叫住她:“之澜。”
她回过头,看见他手里拿着一条浅灰色的围巾:“早上看你手挺凉的,这个你拿着,别冻着了。”
叶之澜接过围巾,指尖碰到他的手,还是暖暖的。
她把围巾抱在怀里,小声说:“谢谢。
晚上见。”
“晚上见。”
萧凡看着她走进研中心,直到她的背影消失在门口,才动车子离开。
他摸了摸口袋里的手机,点开外卖软件,提前订好了淮扬菜馆的位置,又特意备注了“少盐少辣,清淡口味”
。
回到实验室,老张凑过来,一脸坏笑:“萧哥,刚才我看见你送叶医生回来,还送了围巾?可以啊,进展这么快。”
萧凡瞪了他一眼,却没反驳,只是拿起藻株检测报告,认真看了起来。
老张识趣地没再追问,只是心里偷偷乐——他跟了萧凡这么久,还是第一次见他对谁这么上心,连空调温度、打印机这种小事都记得清清楚楚。
傍晚的时候,叶之澜提前把随访数据整理好,又跟护士确认了明天刘叔老伴儿的检查安排,才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