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未来我必将站在世界之巅 > 第576章 水样里的答案

第576章 水样里的答案(2 / 3)

巴图跟着达娃学了两次,终于能独立操作测糖仪了。

他培育的第一茬高多糖藻株收获时,特意装在改良后的包装袋里,送到实验室给卓玛看:“卓玛老师,你看,这是我自己培育的藻株,多糖含量82,达标的!”

卓玛看着巴图开心的样子,忽然想起自己第一次成功培育藻株时的场景,心里暖暖的。

在非洲,卓玛指导阿米选了3个妇女技术带头人。

阿米把村里的妇女分成3组,每组跟着一个带头人学习。

带头人娜吉以前连字都不识,现在却能熟练地教大家做包装袋:“你们看,高粱秆粉要和多糖溶液按1o:1的比例拌,用手揉到不沾盆就行,像揉面团一样。”

晚上的时候,她们还会开线上会议,卓玛在视频里解答她们的问题,教她们怎么用手机拍藻株照片,判断藻株是否健康。

新疆牧区的合作社则和嘎查村的互助社结成了“对子”

合作社的负责人艾力带着牧民古丽,通过视频向卓玛请教“台灯培育藻株”

的问题。

卓玛让达娃演示怎么调整台灯高度,还教古丽在培养皿旁边放个温度计,保持温度在28c左右。

半个月后,古丽来视频,她培育的藻株长得特别好,绿油油的:“卓玛妹妹,谢谢你!

现在我们家不用培养箱,也能种出好藻株了。”

互助社的工作越来越顺利,可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有个外地的食品公司找到萧凡团队,想花5o万买“藻株多糖食品应用”

的专利。

公司代表说:“只要你们把专利卖给我们,以后就不用再辛苦搞研了,还能帮你们把藻株推广到全国。”

但他提出一个条件:团队不能再向小农户提供多糖提取技术,只能由公司统一生产销售。

萧凡和叶之澜当场拒绝了。

叶之澜说:“我们研藻株技术,是为了帮小农户改善生活,不是为了赚钱。

要是小农户不能自己提取多糖,只能买你们的产品,成本就高了,这违背了我们的初衷。”

公司代表走后,卓玛不解地问:“叶姐,为什么不卖呀?有了钱,咱们能买更好的实验设备,研更多藻株品种。”

萧凡耐心地解释:“卓玛,你想想,要是专利被公司垄断了,嘎查村的阿妈们就不能用多糖做青稞饼了,非洲的妇女们也不能用多糖做包装袋了,咱们的技术就帮不到他们了。

咱们要做的,是让小农户自己能掌握技术,自己能受益,而不是依赖别人。”

卓玛听明白了,她忽然说:“那咱们研个‘家庭版多糖提取法’吧!

用村里常见的东西,让小农户自己就能提取多糖,不用依赖工业设备。”

小叶觉得这个想法特别好,立刻开始实验。

她尝试用纱布过滤藻液,再用陶罐加热浓缩——虽然提取效率只有工业设备的6o,但操作简单,成本几乎为零。

卓玛跟着小叶学了几次,就掌握了方法。

她在互助社里教大家:“先把藻株放进石臼里捣成泥,用纱布过滤出藻液;然后把藻液倒进陶罐里,放在柴火灶上小火加热,边加热边搅拌,直到藻液变稠,像糖浆一样就行。”

扎西阿妈试着用这个方法提取多糖,加到青稞饼里——做出来的青稞饼又软又有嚼劲,比普通青稞饼好吃多了。

扎西阿妈把青稞饼拿到镇上的集市卖,标上“藻株多糖青稞饼”

的字样,很快就卖光了。

很多人问她在哪里买的藻株多糖,阿妈笑着说:“这是我自己用卓玛教的方法提取的,咱们村里的藻株,自己就能做!”

后来,嘎查村的很多妇女都开始做藻株多糖青稞饼、多糖酥油茶,在集市上特别受欢迎,成了村里的“特色产品”

穆萨在视频里听说后,也想尝试用藻株多糖做当地的“乌伽黎”

可非洲没有陶罐,他只能用铁皮桶代替。

但铁皮桶加热太快,藻液很容易糊。

穆萨赶紧给卓玛视频求助,卓玛让他在铁皮桶外面裹层羊毛,减缓加热度,还教他用木勺不停地搅拌藻液。

试了几次后,穆萨终于成功提取出多糖,加到乌伽黎里——味道比以前更香甜,村里的孩子们都特别爱吃。

新疆的古丽则想把藻株多糖加到“奶疙瘩”

里。

可她现,多糖和牛奶混合后会分层,做出来的奶疙瘩口感不好。

卓玛让她先把多糖溶解在温水里,再慢慢倒进牛奶里,边倒边搅拌。

古丽按这个方法试了,果然成功了——新做的奶疙瘩带着淡淡的甜味,比普通奶疙瘩更受欢迎,她还把奶疙瘩寄给卓玛尝尝,卓玛说:“比我们村里的酥油茶还香!”

这天,实验室里来了位特殊的客人——县农业局的王科长,他手里拿着一份“藻株技术推广计划”

:“你们的互助社做得太好了,市里打算在其他牧区

最新小说: 家妻钟小艾,我祁同伟真不想进步 陆总以死谢罪,南小姐拒不回头! 穿越年代,我靠异能致富发家 整顿餐饮业,从拒绝预制菜开始 榷香令 爆爽!玄门大佬整顿娱乐圈啦 末日重生:放下道德独享度假人生 高武:从征服校花开始! 让你找工作,你去找高冷女总裁? 重生1977:鸡蛋换老婆,知青姐妹饿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