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慢慢搓了搓。
田埂上的野花蹭着裤脚,远处传来村民的歌声,她侧过头看他,他刚好也在看她,眼里盛着和阳光一样暖的笑意——结婚这么久,他们很少说情话,却总在这些细碎的瞬间里,把彼此的心意藏进玉米种、药液和一碗热乎的玉米糊里。
下午回到临时实验室,萧凡把采集的玉米样本放进检测仪。
叶之澜则坐在桌边,整理给非洲的回信,信里夹着王大爷刚摘的嫩玉米叶,还有小宇新画的画——画里,嘎查村的玉米地和非洲的草原连在一起,萧凡和叶之澜牵着非洲孩子的手,头顶的太阳是藻株的形状。
“我想在信里问问穆萨,能不能把非洲的小米种子寄点过来,”
叶之澜用笔敲了敲信纸,“咱们在村里试种,要是能长,以后村民就能吃到‘藻光药+小米粥’的搭配了。”
萧凡走过来,从身后搂住她的肩膀,下巴抵在她颈窝:“这个主意好,等小米种来了,咱们一起去翻地。”
他拿起桌上的蜂蜜罐,拧开盖子,用勺子舀起一点,递到她嘴边:“你尝尝,这个蜜比上次买的甜。”
叶之澜张嘴咬住勺子,甜丝丝的蜜裹着花香,她转头在他脸颊上亲了一下,留下一点淡淡的蜜渍:“比你买的糖还甜。”
检测仪突然出“嘀”
的一声,屏幕上的数据分析跳了出来。
萧凡松开手,凑到屏幕前:“你看,玉米里的糖分能促进藻株成分的吸收,搭配蜂蜜刚好中和苦味,这个配方可以定了!”
叶之澜赶紧走过去,看着屏幕上的绿色曲线,刚好落在理想值的中间:“太好了,咱们明天就把这个配方告诉村民,再把批量生产的申请提交上去。”
傍晚的时候,小宇抱着画板跑来了。
他冲进实验室,举着画纸喊:“萧哥哥,叶姐姐,我画好了‘跨洲玉米地’!”
画纸上,嘎查村的玉米和非洲的小米长在一起,中间是一条用彩笔涂的小路,路上走着寄包裹的快递员。
“我想让玉米和小米早点见面,”
小宇挠了挠头,“这样大家就能一起吃‘太阳药’了。”
叶之澜蹲下来,摸了摸小宇的头:“很快就能见面了,我们已经给穆萨写信,让他寄小米种子过来了。”
萧凡则拿出手机,翻出厂家刚来的芭蕉纤维储存柜设计图:“你看,这是用你说的芭蕉叶做的柜子,以后非洲的‘太阳药’就能好好‘睡觉’了。”
小宇凑到屏幕前,眼睛亮晶晶的:“等柜子做好了,我能在上面画藻株吗?”
“当然可以,”
萧凡笑着揉了揉他的头,“到时候咱们一起画,把嘎查村的玉米和非洲的小米都画上去。”
小宇高兴得跳起来,抱着画板跑出去,嘴里喊着要去告诉王大爷这个好消息。
实验室里只剩下萧凡和叶之澜,夕阳从窗户照进来,把两人的影子拉得很长,叠在一起,像一幅温暖的画。
叶之澜走到窗边,看着小宇跑远的背影,轻声说:“你还记得咱们刚结婚的时候,在实验室里熬了三天三夜,终于测出第一组藻株数据吗?”
萧凡走过来,从身后抱住她,下巴抵在她顶:“当然记得,你当时趴在桌上睡着了,手里还攥着数据单。”
她转过身,靠在他怀里,听着他的心跳:“那时候我就想,要是以后能把藻株药带到需要的地方,让大家都能健康地生活,就好了。”
“现在咱们不正在做吗?”
萧凡低头,在她额头亲了一下,“在嘎查村,有王大爷的玉米种,有扎西阿妈的酸豆角;在非洲,有穆萨的培训中心,有孩子们的画。
咱们的藻株药,早就不是实验室里的绿色液体了,是藏在日子里的甜。”
叶之澜点点头,伸手环住他的腰,把脸埋在他怀里——她知道,未来还有很多路要走,要去非洲看芭蕉叶储存柜,要在村里种非洲的小米,要让更多人吃到“藻光药+本土饮食”
的甜。
但只要身边有他,有这些温暖的人,再远的路,也会像一碗加了蜂蜜的玉米汁,满是甜意。
晚上,两人在实验室里整理数据,桌上放着一碗刚煮好的玉米粥,撒了点桂花。
萧凡把最后一份配方报告给厂家,叶之澜则在给穆萨的回信里,又加了一句:“等小米种到了,我们会拍下播种的照片,让你看看嘎查村的春天。”
窗外的月光洒进来,落在两人交握的手上,银镯子的藻株图案在月光下闪着光,就像他们心里,那团永远不会熄灭的“藻光小太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