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8章 临床日志(1 / 2)

藻光里的守护:临床日志之外的温度

萧凡推开实验室门时,晨光正斜斜切过操作台,老张正蹲在酵罐旁,手里捏着块浸了酒精的抹布,反复擦拭罐体接口处的细微锈迹。

“昨天试产的第一批肠溶片,压片硬度差了o3n,我怀疑是罐内压力不稳导致藻粉颗粒度不均。”

老张头也没抬,指尖敲了敲罐体上的压力表,表盘里的指针还残留着昨晚调试时的轻微晃动痕迹。

叶之澜抱着一摞用药记录表跟在后面,纸页边缘被指尖捻得卷:“李姐今早来消息,说服用新批次的药片后,晨起反酸的症状完全没了,还说要给咱们带她腌的酸豆角;老陈的血压监测记录也正常,减半剂量后再没出现过头晕,他特意拍了张晨练时的照片,说‘现在能绕着小区跑两圈了’。”

她把记录表摊在操作台上,照片里的老陈穿着藏青色运动服,背景里的玉兰花正开得盛,笑意从眼角的皱纹里溢出来。

萧凡指尖划过表格里“症状缓解率1oo”

的红色批注,忽然想起三个月前,绿康生物的代表拿着检测报告拍桌子的模样——“藻株纯度不足95,肠溶片在模拟胃液中崩解时间标,这样的东西怎么敢给患者用?”

当时老张气得手抖,从抽屉里翻出三十多份原始实验记录,一页页指着数据反驳:“91是我们测了十七次才定下的最优值,每一次的色谱图都在这,你要是不信,现在就能去查留样!”

如今酵罐的温度显示屏稳稳停在545c,罐内的藻液泛着淡绿色的荧光,像把春天揉碎在了里面。

老张终于直起身,捶了捶腰:“刚才跟生产厂家通了电话,他们下午会送新的压片模具过来,这次调整了模孔深度,应该能解决硬度问题。”

他从口袋里摸出个皱巴巴的纸包,里面是小宇昨天塞给他的奶糖,“那孩子说,等药片能批量生产了,要给幼儿园的小朋友讲‘藻藻药片救爷爷’的故事。”

正说着,实验室的门被轻轻推开,李姐拎着个保温桶走进来,塑料袋里还装着两把新鲜的青菜:“我想着你们忙起来肯定顾不上吃饭,就煮了点粥,配着酸豆角正好开胃。”

她把保温桶放在桌上,目光落在酵罐上,好奇地凑过去看:“这就是能治胃病的藻液啊?看着跟我家鱼缸里的水似的,没想到这么厉害。”

叶之澜笑着递过一杯温水:“阿姨,这藻株是我们筛选了两年才找到的,能在肠道里释放活性成分,还不刺激胃黏膜。

您之前说吃了老款药片胃里沉,就是因为包衣浓度不够,现在调到6,药片能稳稳到肠道才崩解。”

她翻开手机里的包衣工艺图,红色的曲线代表崩解时间,在6浓度时刚好落在标准区间的正中间,像条温顺的小溪。

李姐听得连连点头,忽然想起什么,从口袋里掏出张皱巴巴的纸条:“这是我邻居张婶的电话,她也是老胃病,吃了好多药都不管用,听说咱们这药片管用,想问问能不能加入临床。”

萧凡接过纸条,上面的字迹歪歪扭扭,却写得很认真,末尾还画了个小小的笑脸。

“我下午就联系张婶,先让她来医院做个体检,符合条件就能入组。”

萧凡把纸条夹进笔记本,指尖触到纸页上的笑脸,心里忽然暖融融的。

午后的阳光渐渐变浓,生产厂家的货车停在实验室楼下,老张和厂家的工程师一起卸模具,金属碰撞的声音在走廊里回荡。

叶之澜坐在电脑前整理数据,屏幕上弹出药监局的邮件,标题是“3期临床中期审核通过,可继续推进受试者入组”

她赶紧把邮件转给萧凡,两人凑在屏幕前看了三遍,萧凡忽然抬手揉了揉眼睛:“还记得去年冬天,咱们在实验室守着酵罐跨年,当时藻株纯度刚到9o,我还跟你说,要是做不出来,我就去开个小饭馆。”

“现在不用开饭馆了,”

叶之澜笑着说,“等药片上市了,咱们去李姐家吃她做的酸豆角焖肉,再让老陈带咱们去他晨练的公园,看看那里的玉兰花。”

窗外的蝉鸣声渐渐响起来,实验室里的藻液还在静静酵,泛着细碎的光,像把无数个日夜的坚持,都酿成了希望的模样。

傍晚时分,老张终于调试好压片机,第一片乳白色的肠溶片从出料口滑出来,落在托盘里出清脆的声响。

他小心翼翼地把药片放进检测盒,递到萧凡手里:“明天送医院做崩解测试,要是没问题,下周就能给新入组的患者用药。”

萧凡握着检测盒,指尖能感受到药片的温度,仿佛握着一团小小的火焰,能照亮患者前行的路。

回家的路上,萧凡收到小宇妈妈的微信,照片里的小宇正坐在书桌前,用蜡笔涂画着“藻藻药片”

——绿色的药片上画着笑脸,周围是五颜六色的花朵,旁边写着“谢谢萧凡叔叔、之澜阿姨、老张爷爷”

萧凡把照片转给团队群,老张很快回复了一个大拇指的表情,叶之澜则了句“明天继续加油”

最新小说: 心软美人,反派弟弟是阴湿病娇 都市修真便利店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隐世大佬下山,为所欲为一路横推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今生只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