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6章 数据闭环(1 / 2)

红海素临床纪实:数据闭环与申报前夜

省人民医院临床实验楼的灯光,连续一周没在凌晨三点前熄灭过。

萧凡面前摊着36份受试者的完整监测报告,指尖在“肝酶变化趋势图”

上反复划过——最后一位高剂量组受试者张叔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从用药前的89ul降至58ul,不仅达到“临床正常范围”

,更是所有受试者中降幅最大的一例。

叶之澜抱着一摞原始记录册走过来,眼底带着明显的红血丝,却难掩兴奋:“张叔刚才打电话说,他昨天去菜市场买了两斤排骨,以前走两步就累,现在拎着排骨爬三楼都不喘气了。”

萧凡接过记录册,随手翻开一页,突然顿住——第12组受试者林阿姨的用药记录里,有两次“饭后用药时间”

只标注了“18:oo”

,却没写具体是“饭后半小时”

还是“饭后一小时”

“这是怎么回事?”

他抬头看向叶之澜,语气里带着一丝紧张。

叶之澜凑过来一看,立刻想起那天的情况:“那天负责林阿姨的护士家里有事,临时找同事代班,可能是交接时漏填了细节。”

两人立刻调出林阿姨那两天的生命体征监测数据——血压、心率、肝肾功能指标全都正常,甚至d活性比前一天还高了5u1。

“虽然指标没问题,但申报时药监局肯定会问起这个疏漏。”

萧凡把记录册摊在桌上,“我们不能瞒着,得主动说明情况,还要找佐证。”

叶之澜点点头,立刻联系林阿姨:“阿姨,您还记得用药第二周的周二和周四,是饭后多久吃的药吗?”

电话那头的林阿姨想了想:“记得呀,那天我女儿来送饭,我吃完她做的红烧肉,歇了大概半小时就吃的药,还跟护士说‘这肉太香了,得多歇会儿’呢!”

得到林阿姨的确认,两人又整理出当天的病房监控录像(画面里能看到林阿姨饭后半小时拿起药杯),连同补充说明一起放进申报材料里。

“严谨不是没瑕疵,而是不回避瑕疵。”

萧凡把材料放进文件袋时,跟叶之澜说了这么一句——这是他当年跟着导师做科研时学到的,如今成了临床推进的准则。

与此同时,糖尿病肾病的小试数据正引更大的关注。

叶之澜收到省肾病学会的邀请函时,手里还攥着李阿姨最新的acr报告——数值降到了18ogg,比最初下降了4o。

“王主任说,这个降幅在糖尿病肾病患者里算‘突破性改善’了。”

叶之澜对着镜子整理西装,准备去参加学术会议,“我把李阿姨的案例做成了ppt,还加了nrf2通路在肾脏保护中的机制图,应该能讲清楚。”

学术会议在省科技馆举行,台下坐着几十位肾病领域的专家。

叶之澜讲到“红海素通过抑制肾脏氧化应激降低acr”

时,后排突然有人举手——是国内顶尖的肾病专家周教授,也是《中华肾脏病杂志》的编委。

“叶医生,你们有没有做过红海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影响?”

周教授的问题很专业,叶之澜立刻回答:“我们在临床前实验中现,红海素能减少系膜细胞的过度增殖,只是还没做大规模验证。”

会议结束后,周教授特意留住叶之澜:“你们的临床数据很有价值,我最近在做‘氧化应激与肾病进展’的课题,想跟你们合作设计2期肾病适应症的实验方案。”

他从包里拿出一份初步方案,上面详细写了“受试者分层标准”

和“肾脏病理检测指标”

,叶之澜接过方案时,指尖都有点颤——有周教授的加入,2期肾病临床的科学性和成功率都会大大提升。

等叶之澜带着合作意向回到医院时,萧凡正在跟康启生物的张工核对申报材料。

“药监局要求补充‘不同体重受试者的剂量调整依据’,我们得把36人的bi数据和剂量反应曲线做出来。”

张工指着电脑屏幕上的数据表,“还有,生产工艺的稳定性报告,需要再补充最近一个月的车间数据,确保药品级原料的纯度波动在o1以内。”

接下来的三天,团队分成两组:萧凡带着技术员回车间,整理近一个月的酵罐参数、提纯工艺记录,甚至把每批次原料的检测报告都按日期排序,确保能追溯到“每克红海素的来源”

;叶之澜则和周教授的团队对接,细化2期肾病临床的方案——他们决定把受试者分成“早期肾病组”

和“中期肾病组”

,分别测试15og和2oog剂量的效果,同时增加“肾脏声检查”

和“氧化应激标志物检测”

,让数据更全面。

就在申报材料快要完成时,萧凡突然现一个问题:车间最近一批原料的纯度是9958,虽然符合药品级标准(≥995),但比之前的996略低。

“是不是

最新小说: 心软美人,反派弟弟是阴湿病娇 都市修真便利店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隐世大佬下山,为所欲为一路横推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今生只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