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段的海水数据,还要做光照对照实验,估计又得忙到半夜。”
“没关系啊,”
叶知澜耸耸肩,拿起取样瓶,“只要能找到答案,忙一点也值得。”
她走到窗边,看着外面的大海,阳光正好,海浪轻轻涌动,远处的渔船在海面上慢慢移动,像一幅流动的画。
中午的时候,两人简单吃了点盒饭,就又投入到实验中。
萧凡负责操作流式细胞仪,检测不同光照条件下藻类的活性变化,叶知澜则忙着分析海水样本,记录盐度和温度的数据。
偶尔累了,就走到窗边吹会儿海风,看一眼远处的大海,疲惫感就会消散大半。
下午三点,张教授寄来的试剂到了。
叶知澜拆开包裹,里面装着几瓶不同浓度的污染物样本,还有一张详细的实验说明。
“张教授想得真周到。”
她笑着说,将试剂小心翼翼地放进冰箱,“等明天做完光照对照实验,咱们就开始做净化实验。”
萧凡点点头,正想说什么,突然听到实验室门口传来脚步声。
转头一看,是李叔拿着一个保温桶走进来:“我看你们忙了一天,没顾上喝水,特意煮了点椰子水,给你们解解渴。”
“谢谢您李叔!”
叶知澜赶紧接过保温桶,打开盖子,清甜的椰子香立刻飘了出来。
她给萧凡倒了一杯,又给自己倒了一杯,喝了一口,清凉的味道从喉咙滑到胃里,瞬间驱散了燥热。
李叔看着他们,眼里满是欣慰:“你们年轻人能这么踏实做研究,不容易啊。”
他指了指窗外的大海,“这片海啊,藏着很多宝贝,就等着你们这样的年轻人去现。”
叶知澜和萧凡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坚定。
是啊,这片海不仅有美丽的风景,还有太多未被现的秘密,而他们的使命,就是一点点揭开这些秘密,让这片海变得更美好。
李叔走后,两人继续做实验。
夕阳西下时,光照对照实验的初步结果出来了——在自然光照下,藻类的活性比人工光照下高3o,尤其是在日出和日落时段,活性提升得更明显。
“看来它真的很依赖自然光照的变化。”
叶知澜看着数据,兴奋地说,“咱们明天可以再做一个实验,模拟日出日落的光照强度变化,看看藻类的反应。”
萧凡点点头,将数据记录下来:“今天先到这儿吧,再忙下去该累垮了。”
他看了眼时间,已经快7点了,“晚上咱们去吃海鲜吧,就当放松一下。”
叶知澜没有反对,她确实有点累了。
两人收拾好实验台,关掉仪器,锁好实验室,往上次去过的海鲜店走去。
晚上的海鲜市场依旧热闹,人声鼎沸,各种鲜活的海鲜摆在摊位上,散着大海的气息。
叶知澜拉着萧凡的手,在摊位间穿梭,像个孩子一样挑选着喜欢的海鲜——她选了一只大龙虾,还有一些扇贝和生蚝,都是上次没吃过的。
萧凡耐心地陪着她,帮她砍价,帮她拎着选好的海鲜,眼里满是宠溺。
上次旅行时,他就喜欢看她这样,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眼里闪着光,只是那时的光,多了几分游玩的轻松,少了几分研究的专注。
找了一家熟悉的加工店,点好口味,两人就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下。
窗外是热闹的夜市,灯火通明,远处的大海在夜色中泛着微光,海浪声隐约传来。
“今天的日出真好看。”
叶知澜忽然开口,眼神飘向窗外的大海,“要是以后每次做研究累了,都能这样看一场日出,就好了。”
萧凡握住她的手,轻声说:“会的。”
他顿了顿,又补充道,“等咱们把这藻类研究清楚,申请一个长期观测点,以后就能常来三亚,想看日出随时都能来。”
叶知澜看着他,眼里满是期待:“真的吗?”
“真的。”
萧凡点点头,语气笃定,“只要是你想做的事,我都会陪你一起。”
说话间,热气腾腾的海鲜端上来了。
清蒸龙虾、蒜蓉扇贝、烤生蚝……每一道都香气扑鼻。
叶知澜拿起一只扇贝,剥了壳递到萧凡嘴边:“你尝尝这个,肯定很好吃。”
萧凡咬了一口,鲜美的味道在嘴里散开,他点点头:“好吃,你也多吃点。”
两人你一口我一口,吃得不亦乐乎。
偶尔聊起明天的实验,偶尔说起海边的趣事,偶尔只是静静地看着窗外的夜色,氛围温馨又惬意。
吃完晚饭,两人沿着海边的夜市散步。
晚风习习,带着咸湿的气息,吹散了白天的燥热。
夜市里的小摊贩还在吆喝,卖着各种特色小饰品和小吃,叶知澜在一个卖贝壳手链的摊位前停下,拿起一条手链,轻轻戴在手腕上——贝壳的颜色是淡绿色的,像极了实验室里的藻类。
“喜欢吗?”
萧凡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