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林回响:茶田偶遇与守护传递
开春的清溪漫着茶香,萧凡和叶知澜刚踏进生态茶田,就见老周举着手机往这边跑,裤脚沾着茶沫子:“萧老师!
‘松松’闯茶田了!”
屏幕里,豹猫幼崽“松松”
正歪着头扒拉茶苗,爪子勾着嫩绿的茶芽,成年豹猫在不远处的田埂上打转,显然是怕惊扰村民,不敢靠近。
叶知澜立刻拿出平板电脑,调出茶田周边的红外相机记录:“它应该是追田鼠过来的,之前监测到这附近有鼠洞。”
“得把它引回山林,又不能吓着它。”
萧凡放下背包,从里面拿出之前准备的野生浆果——这是阿杰查资料时现豹猫爱吃的食物。
老周和村民们都放慢脚步,远远跟着,连采茶的动作都轻了许多,生怕动静大了惊着“松松”
。
萧凡蹲在田埂边,把浆果轻轻放在石头上,往后退了几步。
“松松”
警惕地看了看,又闻了闻浆果的香味,终于忍不住凑过去,小口啃了起来。
成年豹猫见状,也慢慢走过来,用尾巴轻轻扫了扫“松松”
的后背,像是在催促。
等“松松”
吃完浆果,两只豹猫一前一后,顺着田埂钻进了旁边的树林,消失在枝叶间。
“还好没伤着茶苗,也没吓着它们。”
老周松了口气,指着茶田边缘新种的灌木,“咱们按你说的,在茶田和树林之间种了这些,就是为了给小动物留条通道,没想到‘松松’真用上了。”
叶知澜笑着补充:“这就是‘生态缓冲带’的作用,既不影响茶田,又能让动物自由活动,以后还得多种些。”
正说着,远处传来孩子们的笑声——星光小学的“雨林小卫士”
研学团到了。
林晓跑在最前面,手里举着画本,一看见萧凡就喊:“萧老师!
我们来采茶,还要看‘松松’的踪迹!”
阿杰早就等着他们,手里拿着小铲子和标本盒:“今天咱们分两组,一组跟着老吴学采茶,一组跟我去松树林找‘松松’的爪印,还要记录翅荚香槐的生长情况。”
孩子们立刻分成两队,林晓毫不犹豫地选了找爪印的组,还拉着几个小伙伴,认真地听阿杰讲怎么辨认豹猫爪印。
在松树林里,阿杰指着地上的印记:“你们看,这个爪印比之前大了一点,边缘更清晰,说明‘松松’长大了。”
林晓赶紧掏出画本,把爪印的形状画下来,还标注上“3月15日,‘松松’的爪印,比冬天大了1厘米”
。
旁边的小男孩则用手机拍下爪印,说要回去跟爸爸妈妈分享“松松”
的成长。
另一边,跟着老吴采茶的孩子们学得有模有样。
老吴教他们怎么捏着茶芽的根部,轻轻往上提,还说:“咱们的生态茶不打农药,所以旁边的树林里才有蜂虎和豹猫,采茶的时候要轻一点,别惊着它们。”
一个小女孩捧着采好的茶芽,小声问:“老吴爷爷,这些茶叶炒好后,能送给保护豹猫的叔叔阿姨吗?”
老吴笑着点头:“当然能,到时候咱们一起炒,一起送。”
研学活动结束时,孩子们把自己的“成果”
交给萧凡——有采好的茶芽,有记录爪印和翅荚香槐的画本,还有写给“松松”
的话。
林晓在纸上画了一只抱着茶芽的豹猫,旁边写着:“‘松松’,希望你长得壮壮的,我们会保护你的家。”
萧凡把这些东西收好,跟孩子们承诺:“等茶叶炒好,我会把你们的心意一起送到清溪保护站,让‘松松’的故事,跟着茶香传得更远。”
没过多久,邻县的保护站联系萧凡,说想借鉴清溪的经验,既保护当地的山林,又能让村民有收入。
萧凡和叶知澜商量后,决定带着《雨林万物图鉴》和清溪的监测数据,去邻县看看。
到了邻县,负责人老张带着他们去看当地的山林,那里有大片的栎树林,却因为过度砍伐,很少能见到野生动物。
“我们也想种点经济作物,可又怕破坏环境。”
老张叹着气说。
叶知澜拿出清溪生态茶的照片:“其实可以试试种生态茶,像清溪那样,在树林边缘种,不破坏原有植被,还能给动物留通道。”
阿杰则翻开《雨林万物图鉴》,指着“童声雨林”
板块:“您看,清溪不仅有豹猫,还有孩子们加入守护,咱们可以先从科普入手,让村民和孩子都知道保护山林的重要性。”
老吴补充道:“种茶的时候,我可以来教技术,保证既环保又有收成。”
老张听得眼睛亮,立刻召集村民开会。
当大家看到清溪豹猫的视频,听到孩子们的守护故事,还有生态茶带来的收入时,都动了心。
有个村民说:“要是能像清溪那样,既能保护林子,又能赚钱,我们肯定愿意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