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消息传到村里,有些村民却犯了嘀咕。
王婶找到叶知澜:“建基地会不会占咱们的茶地啊?以后种茶的收入会不会受影响?”
叶知澜耐心解释:“基地只占很少一部分闲置林地,而且培育的植物能吸引更多蝴蝶和鸟类,对研学体验区也有好处。
研究所还会优先雇咱们村的人去工作,多一份收入呢。”
为了让村民放心,萧凡和叶知澜带着大家去研究所参观。
看到培育室里绿油油的翅荚香槐幼苗,老吴忍不住说:“这苗子长得好,要是种到咱们的廊道里,蝴蝶肯定更多。”
村民们的顾虑渐渐打消,最后一致同意建基地。
陈教授笑着说:“咱们合作,既能保护珍稀植物,又能让村民受益,这才是真正的共生。”
年底的时候,萧凡和叶知澜在守护站整理新一期的《雨林生态报告》。
报告里新增了“跨村联防成效”
“外来物种治理”
“科研合作规划”
三个章节,阿杰还提交了“研学访客生态认知调研数据”
——数据显示,9o的访客表示会向身边人宣传雨林保护。
“你看,这一页可以放孩子们的手账插图。”
叶知澜指着报告,“还有老吴分享茶种植的照片,也加上。”
萧凡点点头,拿起笔,在报告的扉页写下:“雨林的守护,从来不是一个人的事,而是一群人的四季约定。”
窗外,初雪轻轻落在雨林的树冠上,像是给林子盖了一层薄被。
阿杰带着联防队的人正在巡逻,手电筒的光在林间晃动,远远望去,像一串温暖的星星。
萧凡知道,新的一年,雨林还会有新的故事,而他们的报告,也会继续写下去,写满生机,写满希望,写满一群人与一片雨林的深情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