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村民们把自家种的紫云英芽、开花的照片传上来,还有人拍了孩子浇水的视频。
叶知澜每天都会在平台上回复,教大家怎么判断植物缺不缺水,偶尔还会带着萧凡去村民家里看看,帮着调整种植的位置。
一周后的清晨,叶知澜刚起床,就听见院子里传来阿明的欢呼声:“叶老师!
有蜜蜂!”
她跑出去一看,只见几只黑黄相间的中华蜜蜂,正停在刚开花的紫云英上采蜜,翅膀扇动的“嗡嗡”
声,在雨后的清晨格外清晰。
“快去溪边看看!”
萧凡抓起相机,拉着叶知澜往溪边跑。
溪边的石斛丛里,果然有几只蜜蜂在花丛中穿梭,一只蜜蜂停在花瓣上时,萧凡立刻按下快门——镜头里,蜜蜂的后腿沾着金黄色的花粉,正好落在石斛的雌蕊上。
“拍到了!”
萧凡把相机递给叶知澜,刚说完就看见老周扛着锄头走过来,手里还拿着个蜂巢框,“叶老师,你们看,我家屋檐下的蜜蜂窝,这几天又有动静了,我拆了个空框过来,要是有蜜蜂想筑巢,就能用。”
阿杰也赶了过来,平板上正显示着平台的最新数据:“这一周,村民记录的蜜蜂数量,比上周多了三倍!
还有人说,看见蜜蜂在给自家的果树传粉。”
叶知澜看着平板上的照片——有村民拍的蜜蜂采蜜图,有孩子画的“蜜蜂和石斛”
,还有老陈传的果园照片,配文“换了生物农药,果树没蚜虫,蜜蜂也回来了”
。
夕阳西下时,大家坐在守护站的院子里,看着天边的晚霞。
阿明抱着萧凡的相机,翻着白天拍的蜜蜂照片:“萧老师,咱们能不能把这些照片放到‘雨林故事’里?我想让大家都看看,蜜蜂回来了。”
“当然可以。”
萧凡摸了摸阿明的头,叶知澜则打开手机,开始剪“生态课堂”
的第二期视频——镜头里,老周拿着蜂巢框,教大家怎么给蜜蜂留筑巢的地方,阿杰在旁边讲解“蜜蜂对生态的作用”
,最后是萧凡拍的画面:一只蜜蜂停在石斛花上,翅膀的震动让花瓣上的水珠轻轻晃动,像撒了把碎星星。
“标题就叫‘蜂鸣与花开’吧。”
叶知澜把视频上传到平台,刚出去,就收到了王教授的留言:“做得好!
生物农药+蜜源植物,这是保护传粉昆虫的好办法,我把你们的案例给其他保护区看看。”
阿杰看着留言,突然转头对叶知澜和萧凡说:“我下个月回城里,想跟学校申请个项目,专门研究咱们这儿的传粉昆虫,说不定还能帮村民们建个‘蜜蜂保护站’。”
叶知澜笑着点头,抬头时看见天边的晚霞染红了雨林的树冠,溪边的石斛花在风中轻轻摇曳,隐约能听见蜜蜂的“嗡嗡”
声,和孩子们的笑声混在一起。
萧凡递过来一杯热茶,杯壁上印着阿明画的蜜蜂和石斛,他轻声说:“你看,只要大家一起努力,总能把失去的找回来。”
夜色渐深,守护站的灯光亮了起来。
叶知澜打开“雨林观测平台”
,看着不断更新的留言——有村民分享“自家果树结了小果子”
,有孩子上传“新画的蜜蜂一家”
,还有人说“明天要去种更多紫云英”
。
她点开老周的最新记录,照片里是溪边的石斛丛,几只蜜蜂停在花瓣上,配文是:“蜜蜂回来了,石斛也能结果了,真好。”
叶知澜把手机放在桌上,窗外的虫鸣声渐渐响起来,偶尔还能听见蜜蜂归巢的“嗡嗡”
声。
她知道,这只是雨林守护路上的一小步,但只要有这些愿意为蜜蜂、为石斛、为这片雨林付出的人,往后的每一步,都会走得更稳、更坚定。
就像那些重新回到花丛中的蜜蜂,只要有花开,就会有它们的身影;只要有人守护,这片雨林,就永远会有蜂鸣与花开的约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