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章 相机与新绿(1 / 2)

雨林新讯:相机与新绿

晨雾还没把溪边的红外相机裹严实,叶知澜就攥着数据线蹲在了机器旁。

萧凡拎着监测箱过来时,正看见她指尖在相机屏幕上轻点,睫毛上沾着的小水珠,随着动作轻轻晃。

“有动静吗?”

他放轻脚步走过去,生怕惊到附近可能出没的穿山甲。

叶知澜抬头,眼里亮得像落了星子:“你看!

凌晨三点多拍到的!”

屏幕上,一只成年穿山甲正慢悠悠地从芦苇丛里钻出来,鳞片在月光下泛着淡褐的光,它停在撒了白蚁粉的地方,用爪子扒拉着泥土,动作慢悠悠的,像怕碰坏了什么。

萧凡凑过去,指尖在屏幕上放大画面——穿山甲的尾巴微微蜷着,身上还沾着点湿泥,显然是刚从附近的洞穴里出来。

“拍得很清楚,连鳞片的纹路都能看见。”

他掏出手机,把照片导出来给老教授,“这下能确定是中华穿山甲了,老教授肯定高兴。”

两人蹲在溪边,把相机里的视频反复看了三遍。

直到晨雾渐散,阳光透过树叶落在相机上,叶知澜才恋恋不舍地把相机装回防水袋:“咱们先去上游看土坝,下午再过来换存储卡,说不定还能拍到新的画面。”

往上游走的路上,叶知澜现溪边的植物又多了些新面孔——几株肾蕨从石头缝里冒出来,叶片卷成小拳头;还有几丛开着白色小花的三叶草,沿着溪边铺了片浅浅的白。

“上次来还没这些呢。”

她蹲下来,给三叶草拍了张照,“土坝的水稳了,连带着周围的植物都长得快了。”

萧凡打开监测本,翻到土坝修缮后的记录页:“上次测的坝体高度是12米,这次再量量,看看有没有因为雨水冲刷变化。”

他从监测箱里拿出测杆,在坝体两侧各选了三个点测量,最后报出数字:“还是12米,坝基很稳,之前留的溢洪口也没堵,水流都顺着正常河道走。”

叶知澜走到溢洪口旁,看着水流平稳地从缺口处淌出,在下游汇成个小水洼,几只小鱼在水洼里摆着尾巴游来游去。

“之前还担心溢洪口太小,下大雨会淹了旁边的植物,现在看来刚好。”

她指着水洼边的几株蒲公英,“你看,这些蒲公英都开花了,说明水没淹到它们的根。”

两人在土坝周边测了土壤湿度和水流度,刚把数据记好,就听见远处传来张叔的声音。

抬头一看,张叔正带着五六个村民往这边走,有人背着竹筐,有人手里拿着小铲子。

“我跟村里说你们回来了,大家都想来学学怎么护石斛,以后也能帮着看看。”

张叔走到叶知澜身边,指着身后的村民,“这是咱们村的会计老陈,还有种果树的小李,都是想帮忙的。”

叶知澜赶紧拿出之前准备的基础监测手册,分给村民:“咱们先去监测点c,我给大家讲讲怎么识别石斛的病虫害,还有怎么测土壤湿度。”

一行人往监测点走,路上小李好奇地问:“叶同志,这石斛要是长了虫子,能用药吗?”

“尽量不用化学药。”

叶知澜指着路边的艾草,“可以把艾草煮水,喷在叶片上,既能驱虫,又不会伤着石斛。”

到了监测点c,村民们围着石斛花啧啧称赞。

老陈蹲下来,小心地碰了碰花瓣:“这花看着娇,没想到这么能扛,去年冬天那么旱都活下来了。”

叶知澜趁机拿出土壤湿度仪,插进石斛根部的土里:“大家看,这个数值在6o左右就是正常的,低于5o就要浇水,浇水的时候要往根部浇,别溅到花苞上。”

萧凡则在旁边演示怎么用卡尺量叶片厚度:“每次监测的时候记好数据,要是现叶片突然变薄,或者颜色黄,就及时联系我们。”

他把卡尺递给小李,让他试着量一次,小李学得认真,连量了三次,才把数据报给老陈记在本子上。

教完基础监测方法,叶知澜又带着村民们认了认石斛常见的病虫害——叶片上的褐色斑点是炭疽病,要及时摘除病叶;茎上的白色小虫子是蚜虫,用艾草水就能治。

村民们听得仔细,老陈还把要点都记在本子上:“以后我们每周来测一次,有情况就给你们打电话,保证把这些石斛护好。”

送走村民和张叔,天已经快黑了。

两人回到溪边换红外相机的存储卡,刚打开相机,就看见新的画面——下午两点多,那只穿山甲又出现了,这次还跟着只小穿山甲,小穿山甲紧紧跟着妈妈,时不时用鼻子蹭蹭妈妈的鳞片,样子格外可爱。

“居然还有小的!”

叶知澜激动得声音都有点颤,赶紧把视频导出来,“咱们把这个给老教授,他肯定要高兴坏了。”

萧凡看着屏幕里的母子穿山甲,笑着揉了揉她的头:“这说明咱们这片雨林的生态是真的在变好,以后说不定还能拍到更多动物。”

回到营地,两人就着帐篷里的小灯,开始整理这次的监测数据。

最新小说: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我父母的中二幻想照进现实了!?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 都市修真便利店 我的弟弟是狼灭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九零恶毒后妈,我靠洗白养崽暴富 今生只为你 铁血巾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