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9章 珊瑚密语(1 / 2)

共生晶语:蓝海的珊瑚密语

“探索号”

穿越印度洋的涌浪,靠近澳大利亚大堡礁海域时,海水的颜色从深蓝渐变成透亮的浅蓝。

萧凡扶着船舷俯身望去,本该铺满五彩珊瑚的海底,此刻却像撒了一层灰白的碎瓷——成片的珊瑚骨架裸露在海水中,只有零星几丛褐色海藻在水流中摇晃,几条色彩暗淡的雀鲷匆匆游过,连停留的意愿都没有。

“露西的科考船就在前面的浮标附近。”

林夏举着望远镜,手指指向远处海面的橙色浮标,“她早上消息说,昨天监测到一片刚白化的鹿角珊瑚,要是一周内温度降不下来,它们就彻底没救了。”

放下小艇时,咸湿的海风裹着海水的腥味扑在脸上。

萧凡穿着潜水服坐在艇尾,看着露西的科考船越来越近——船身上印着“珊瑚守护者”

的蓝色字样,甲板上堆着几箱珊瑚幼苗培育装置。

露西穿着荧光绿的潜水服,正站在船边挥手,她的头还滴着水,显然刚从海里上来:“你们可算到了!

上周海水温度又升高了o5c,北边的圆突孔珊瑚已经白化了三分之一,我昨天潜水时,看到好多海星趴在死珊瑚上,它们找不到吃的,都快饿瘦了。”

登上科考船,萧凡第一眼就看到了实验室里的珊瑚样本。

十几个透明培养缸里,原本该是玫红、明黄的珊瑚,此刻都泛着惨白,只有缸底的小丑鱼还在笨拙地钻来钻去,试图寻找熟悉的藏身之处。

“这些是一周前采集的样本,”

露西拿起一个培养缸,眉头皱得很紧,“左边这个原本是紫海扇珊瑚,现在只剩白色骨架了,右边的鹿角珊瑚还剩一点绿色,要是能控制好温度和酸碱度,或许还有救。”

当天下午,萧凡跟着露西潜入海底观测。

戴上潜水镜下潜十米后,眼前的景象比资料里更令人揪心:大片的脑珊瑚像失去光泽的石头,表面覆盖着一层薄薄的黏液;原本热闹的珊瑚礁缝隙里,看不到虾蟹的踪影,只有几只小海马贴着死珊瑚,一动不动地伪装自己。

露西用手势比划着,指向远处一片白化的珊瑚丛——那里插着一个温度传感器,屏幕上的数字显示298c,比珊瑚适宜生长的温度高出了近3c。

回到科考船,萧凡立刻召集队员开会。

他摊开大堡礁的生态地图,指着标注“重度白化区”

的红色区域说:“我们先在这片区域建三个临时珊瑚苗圃,培育抗高温的鹿角珊瑚和圆突孔珊瑚幼苗。

同时在苗圃周围布设降温装置,用循环海水降低局部水温,另外,要定期检测海水酸碱度,一旦现酸化严重,就投放可降解的碱性物质中和。”

第二天清晨,队员们就开始搭建珊瑚苗圃。

他们乘着小艇,在指定海域打下钢管支架,再把特制的珊瑚固定架绑在支架上——这些固定架是用可降解塑料做的,能让珊瑚幼苗的根系自然附着生长。

萧凡在固定架上涂抹着特制的凝胶:“这凝胶里有珊瑚共生藻,能帮助幼苗更快适应环境,提高成活率。”

正午的阳光透过海水,在海底投下斑驳的光影。

林夏在安装降温装置时,潜水服的袖口不小心被锋利的珊瑚骨架划破,海水瞬间灌了进去。

她咬着牙把最后一根管线接好,才浮出水面更换潜水服:“下面的降温泵必须今天装好,不然刚放下去的幼苗会被高温伤到。”

萧凡看着她冻得紫的嘴唇,递过一杯热姜茶:“先暖暖身子,剩下的活我们来做,不差这一会儿。”

下午,当地的海洋保护志愿者们划着独木舟赶来帮忙。

领头的是个叫莉娜的女孩,她手里捧着一个装满珊瑚断枝的塑料盒:“这些是我们上周在浅滩捡到的健康断枝,听说你们要建苗圃,就赶紧送过来了。

我们从小在海边长大,看着珊瑚一点点变白,心里特别着急。”

志愿者们里有渔民、学生,还有退休的海洋学家,他们熟练地帮队员们处理珊瑚断枝,把合适的断枝固定在培育架上,动作轻柔得像在呵护易碎的珍宝。

第三天下午,第一个珊瑚苗圃终于搭建完成。

萧凡和露西潜入海底,把培育好的鹿角珊瑚幼苗固定在支架上。

幼苗只有手指粗细,却带着鲜活的绿色,在水流中轻轻摆动。

露西用手电筒照着幼苗,眼里满是期待:“要是这些幼苗能活下来,再过两年,这片海域就能重新长出珊瑚丛了。”

萧凡点点头,在苗圃周围布设好监测仪——这些仪器能实时传回水温、酸碱度和幼苗生长数据,一旦出现异常,就能及时调整方案。

傍晚时分,队员们和志愿者们坐在甲板上休息。

莉娜的爷爷老汤姆,是当地经验最丰富的渔民,他拿着一张泛黄的照片给大家看:“这是二十年前的大堡礁,那时候珊瑚比现在鲜艳多了,我每次出海捕鱼,渔网里都能捞到各种各样的鱼。

现在啊,连最常见的鹦嘴鱼都很少见

最新小说: 都市修真便利店 今生只为你 重生1980:开局放弃返城娶村花 刚满十八岁,系统让我开始养老 隐世大佬下山,为所欲为一路横推 都市:从炒股开始暴富 穿宋后与语文天团为敌 心软美人,反派弟弟是阴湿病娇 高武:略微出手就是系统的极限 勾帝心,陛下被钓成了翘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