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萧凡立刻站起身,抓起身边的防火毯:“老周,你和陈禾继续守着‘金冠’,检查晶坯的水位;林夏,你跟我去隔离沟,卡姆,你去叫附近的队员,带上灭火设备!”
夜色里,东边的天际已经被染成了橙红色,火舌像一条条红色的蛇,顺着茅草快蔓延。
萧凡和林夏赶到隔离沟时,沟边的几丛茅草已经烧了起来,火星正借着风势往金合欢林的方向飘。
“快用防火毯盖住火点!”
萧凡大喊着扑过去,把防火毯牢牢压在燃烧的茅草上,林夏则拿着灭火器,对着火点喷射。
高温烤得他们脸颊烫,汗水顺着额角往下流,混着灰尘在脸上画出一道道黑痕。
卡姆带着队员赶来时,隔离沟已经被火围了半圈。
“得拓宽隔离沟,不然火会从沟底漫过去!”
萧凡说着拿起铲子,开始挖沟——原本一米宽的隔离沟,要拓宽到两米,才能挡住火势。
队员们也跟着一起挖,铁锹与干土碰撞的声音在夜色里格外清晰。
火舌越来越近,灼热的空气里带着草木燃烧的焦味,萧凡能感觉到头都在烫,但他不敢停下——只要火越过隔离沟,“金冠”
和其他的金合欢树就全完了。
就在火势即将漫过新挖的隔离沟时,远处突然传来了引擎声。
萧凡抬头一看,是三辆装满水的油罐车,车身上印着当地保护区的标志。
“是我联系的保护区,他们说会支援我们!”
卡姆大喊着跑过去,指挥着油罐车往隔离沟里注水。
当清水顺着沟底流淌,形成一道水墙时,火舌终于被挡住了,只剩下漫天的浓烟在夜色里盘旋。
火被扑灭时,天已经蒙蒙亮。
萧凡瘫坐在隔离沟边,摘下满是灰尘的防护镜,揉了揉酸的眼睛。
林夏递过来一瓶水,他接过水,猛喝了几口,才现自己的手一直在抖——不是因为累,而是因为后怕。
“‘金冠’怎么样了?”
他急忙问道,挣扎着想要站起来。
“放心,晶坯的水位很稳定,改良土也没被火烤干,顶端的绿叶又多了几片。”
林夏扶着他,语气里带着欣慰。
接下来的五天,萧凡和团队几乎没怎么合眼。
白天,他们带着队员在金合欢林里埋放防火晶坯,每一棵活树周围都要仔细测量间距,确保晶坯能准确覆盖根系;晚上,他们守在临时监测站里,盯着检测仪上的数据——土壤湿度、晶坯水位、树木的水分含量,每一个数据都不能有差错。
卡姆的手臂还没好利索,却也跟着一起忙前忙后,帮着搬运设备、打水,偶尔还会给大家讲金合欢林的故事:“小时候,我经常在‘金冠’的树荫下玩,那时候的林子里满是小鸟,还有狒狒在树枝上跳来跳去,现在……”
他说着顿了顿,目光里满是惋惜。
到了第六天,当最后一个防火晶坯埋进土里时,草原上突然下起了小雨。
细密的雨丝落在焦黑的树干上,出沙沙的声响,像在诉说着久违的喜悦。
萧凡站在“金冠”
的树根旁,看着雨水顺着树干的裂缝渗进去,忽然现裂缝里冒出了一点嫩绿——是新的芽!
他立刻叫来大家:“你们看,‘金冠’在长新芽!”
所有人都围了过来,看着那点嫩绿在雨水中慢慢舒展,眼里满是激动。
卡姆蹲下身,轻轻抚摸着树干,声音里带着哽咽:“它活过来了,我们的金合欢林活过来了!”
萧凡拿出相机,拍下了这珍贵的一幕——雨水打湿了他的头,却浇不灭他眼里的光。
他知道,这场与火的抗争,他们赢了。
离开“金合欢聚落”
的前一天,萧凡在“金冠”
的树根旁埋下了第十四块“共生晶碑”
。
碑体正面刻着金合欢树和防火晶坯的图案,背面的文字是他和卡姆一起写的:“火炼的树干,藏着生命的坚韧;雨润的新芽,是自然的应答。”
卡姆送给萧凡一个用金合欢木雕刻的小盒子,里面装着一片从“金冠”
上摘下的绿叶:“这片叶子能保存很久,就像我们的约定,会一直留在你身边。”
“探索号”
驶离草原时,萧凡站在甲板上,望着那片逐渐远去的金合欢林。
晨光里,焦黑的树干旁已经冒出了点点新绿,像在草原上铺开了一张绿色的地毯。
林夏走到他身边,递给她一杯热咖啡:“下一站是亚马逊雨林的‘雾林带’,科考站的莉娜说那里的附生兰因为雾层变薄,大片枯萎,我们在苔原用的保水技术,或许能帮到它们。”
萧凡接过咖啡,指尖传来温暖的触感。
他翻开莉娜来的资料,照片上的附生兰挂在光秃秃的树干上,花瓣已经失去了光泽,只剩下干枯的花茎。
“雾林带的湿度变化大,得把保水晶坯改成悬挂式的,才能贴在树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