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蔓延,船头的晶纹里还藏着细小的气泡;菱角摆件的盐晶长在菱角的边缘,像给菱角镶了层水钻;荷叶形状的圆盘上,盐晶水纹像荷叶上的露珠,一圈圈散开,釉色水青,晶面透亮,放在灯下,整个屋子都泛着江南的柔光。
“瓷韵斋”
的掌柜来取货时,忍不住感叹:“这哪是摆件,简直是把江南的春天都装在了瓷里!
工艺节上定能拔得头筹。”
送走掌柜,老周摆了桌酒,庆祝水纹晶摆件完工。
席间,老周说起想在月河湾旁建个“脉水体验馆”
,让来江南的游客都能看看活卤养晶的过程,还能亲手试试培育盐晶。
萧凡立刻点头:“咱们可以把活卤养晶的方法教给游客,再卖些小巧的水纹晶饰品,让更多人知道月河湾的脉水故事。”
陈禾也来了兴致,她拿出笔记本,翻到《脉水养晶录》的手稿,在后面添上江南的月河湾、活卤、水纹晶的培育方法,还画了“脉水体验馆”
的草图:体验馆里摆着陶瓮,游客们围在陶瓮旁,手里拿着小瓷片,正在培育盐晶;窗外是月河湾的乌篷船,河面上飘着菱角,一片江南水乡的景象。
工艺节那天,“瓷韵斋”
的水纹晶摆件一亮相就引起了轰动。
有个来自岭南的商人,看到水纹晶后,特意找到萧凡:“萧小哥,岭南有珠江脉水,水带着果香,还有丹霞山的红卤泉,水色偏红,说不定能培育出带果香、红纹的盐晶。
我想邀请你们去岭南看看,咱们一起把岭南的脉水故事也写进《脉水养晶录》里。”
萧凡和陈禾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里看到了期待。
陈禾在萧凡手心写:“带上月河湾的活卤样本,带上《脉水养晶录》的手稿,去岭南看看,让脉水的故事,再添一段岭南的篇章。”
出去岭南前,萧凡把工坊的事托付给老周,又给阿岩、西域商人写了信,说要去岭南寻找新的脉水。
阿岩很快回信,还寄来了北方的冰土样本:“岭南热,盐晶容易化,记得在卤水里加些冰土粉,能让晶面更稳;我在北方等着你们的岭南盐晶,到时候咱们一起办‘南北东西脉水展’。”
岭南的风带着股湿热的气息,刚下船,就闻到了空气中的果香——路边的荔枝树、龙眼树挂满了果实,连风里都带着甜意。
岭南商人骑着马车在前头引路,萧凡和陈禾坐在车里,怀里抱着装着活卤样本的陶瓮,看着窗外掠过的丹霞山,心里满是期待。
走了约莫两天,终于到了岭南的“丹霞卤泉”
。
泉水分明是淡红色的,泛着光泽,泉边的石头都是红褐色的,踩上去暖暖的。
岭南商人说:“这丹霞卤泉的水,带着丹霞山的矿物质,煮出来的水都带着点甜,要是用来养晶,说不定能长出红纹的盐晶;还有珠江的‘果卤’,是珠江边的果林渗下来的水,带着荔枝、龙眼的香气,养出来的盐晶定能带着果香。”
萧凡蹲下身,用陶勺舀了点丹霞卤泉水,放在鼻尖闻了闻,有淡淡的土腥味,还有一丝若有若无的甜意。
他掏出盐度仪测量,盐度是“1o5‰”
,正好适合养晶。
“这水养出来的盐晶,说不定能带着丹霞山的红纹,再掺点果卤,就能有果香,肯定特别。”
陈禾则在泉边找了些红褐色的石头,还有几串刚摘的荔枝:“把石头磨成粉,掺进卤水里,能让红纹更艳;荔枝煮成汁,加进釉料里,能让釉色带着果香,还能贴合晶面。”
岭南的工坊在珠江边,推开窗就能看见江面的渔船。
萧凡和陈禾立刻开始实验。
第一回,他们用丹霞卤泉水加两成果卤调配,还往卤水里加了点丹霞石粉,结果盐晶长出来带着点暗褐,不够红。
陈禾想了想,把丹霞石粉煮成汁,过滤掉杂质,再兑进卤水里,还加了点荔枝蜜:“蜜能让晶面更亮,还能中和卤水里的涩味,让果香更浓。”
第二回,盐晶果然长得分明——晶面泛着淡淡的红,像丹霞山的颜色,晶纹像珠江的波浪,带着点弯曲的弧度,凑近闻,还能闻到淡淡的荔枝香。
萧凡用苏明远之前寄来的淡红釉料,加了点荔枝汁,调得极薄,扫在盐晶上。
釉料顺着红纹流淌,竟在纹路边缘晕出淡淡的粉色,像荔枝的果肉,好看得紧。
“这‘丹霞果晶’比水纹晶还特别!”
岭南商人拿着丹霞果晶瓷片,笑得合不拢嘴,“要是做成荔枝、龙眼形状的摆件,再带着果香,肯定能卖遍岭南!”
这天晚上,萧凡和陈禾坐在工坊外,望着珠江。
月光洒在江面上,泛着银光;丹霞卤泉的水在夜里泛着淡红色的光;远处的果林里,传来阵阵虫鸣,像在唱着江南的水纹谣,又像在迎接着岭南的新故事。
陈禾拿出笔记本,翻到《脉水养晶录》的手稿,在后面添上岭南的丹霞卤泉、珠江果卤,还有丹霞果晶的培育方法。
她抬头看向萧凡,眼里满是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