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上早在舜帝断古今时期就已经开始布局,这张底牌一直被深埋,直到今日才终于被彻底揭开。
红尘之毒的爆毫无征兆,其凶猛程度令人瞠目结舌,就连那原本坚硬如铁板的空间,此刻也难以抵挡它的侵蚀,开始逐渐被腐蚀。
被腐蚀的空间产生了强大的吸力,这些吸力将周围的一切都卷入其中,形成了一个巨大的旋涡。
剧毒在这个旋涡中不断地混合、搅拌,其药性也在这个过程中得到了无限的增值。
当空间黑洞也无法抵御剧毒的侵蚀,最终融化在其中时,鸿钧意识到情况已经失控。
他急忙想要收手,试图将自己的身体缩小,以减少被剧毒裹挟的可能性,并尽快逃离这个危险的空间。
然而,事与愿违,他精心策划的计划竟然以如此惨败告终。
就在他的身体逐渐缩小之际,那些由剧毒腐蚀而成的空间黑洞却如恶魔般从四面八方涌现,对他施展出恐怖的拉扯之力。
这些拉扯之力彼此交织缠绕,宛如一张错综复杂的大网,将鸿钧紧紧困住。
有的方向上,力量相互叠加,形成一股强大的合力,如同汹涌的波涛,无情地冲击着他的身体;有的方向上,力量相互抵消,使得他在瞬间失去了平衡,仿佛被一股无形的力量抛向空中;有的方向上,力量突然增强,如同狂风骤雨般猛烈,让他根本无法抵御;而有的方向上,力量又突然减弱,仿佛给他留下了一线生机,却在他试图抓住时瞬间消失无踪。
在这混乱不堪的局面中,鸿钧完全失去了对自己身体的掌控。
他想要取出陶罐来保护自己,但身体却像被施了定身咒一般,丝毫动弹不得。
他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自己在剧毒和空间黑洞的力量肆虐下,如同一颗无助的弹簧珠,在这个空间内被肆意拉扯、冲撞。
一个空间黑洞在他的撞击下破裂,释放出无尽的黑暗和毁灭力量。
然而,这仅仅是个开始,更多的空间黑洞如多米诺骨牌般接连被撞破,形成了一连串的连锁反应。
这些零星的黑洞根本无法承受鸿钧的撞击,纷纷在瞬间崩溃,引了一场接一场的空间爆炸。
剧毒的爆炸紧随其后,如同一颗颗致命的炸弹,在鸿钧周围不断炸裂。
剧毒与空间爆炸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场恐怖的灾难,让鸿钧陷入了比元始自爆还要恶劣的绝境。
陶罐在剧毒的侵蚀下竟然显得异常坚韧,完全没有被腐蚀的迹象。
然而,尽管如此,那无数的拉扯力仍然让它像弹珠一样不停地碰撞着。
或许是因为鸿钧掌控了半数天道的缘故,他最终成功地进入了陶罐内部,这才稍稍松了一口气。
与此同时,太上的肉身已经彻底消失不见,但他的真灵却在元始的接引下,一点一点地被引出陶罐。
令人惊奇的是,那五十道被撕裂的天道碎片,就像被太上吸引一样,纷纷钻进了太上真灵手中的扁拐之中。
此时此刻,太上的状况显然比元始和通天要好得多。
这张在关键时刻揭开的底牌,历经了无数漫长的岁月,在太上“无为”
的表象之下,默默地牵引着一切,最终演变成了如今的局面。
在这个过程中,涉及到了许多复杂的因素。
先是元始派出广成子接引黄帝,这一行为被认为是恶劣的;其次,十二金仙满身的杀劫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再者,替身应劫之法的残暴也不可忽视;还有那无端伐商的冷酷,以及诛仙剑阵中舍弃面皮的行为,都对局势产生了影响;最后,万仙大阵中残害手足的可耻行径,更是让人对这一系列事件感到唏嘘不已。
这些都是红尘之毒积累到一定程度后,自然而然所生的事情。
太上老君冷眼旁观,将人教的气运当作赌注,孤注一掷地全部押在了这一击之上。
正因为如此,他的真灵才能够及时抽身而退。
毕竟,真正出手的人是元始天尊,所有的因果都将由他来承担。
从常理推断,阐教在封神量劫中获得了巨大的收益,即便童子拿走了封神榜,也不至于导致阐教的破灭。
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
封神之后,天庭势力逐渐壮大,成为三界之一,而包括阐教在内的三教却都逐渐销声匿迹。
对于截教的战败和销声匿迹,或许还可以勉强解释为其在战争中失利,从而一蹶不振。
而人教仅有玄都一人,且玄都一心修道,对世俗之事毫不关心,所以选择隐匿起来,这也说得过去。
但是,阐教却不同。
他们耗费了大量的心思,甚至建立起了“天子”
体系,本应在收获成果的时候大放异彩,可他们却在这个关键时刻集体消失,这实在是让人难以理解,其中必然存在着某种不为人知的原因。
太上总是能够在各种情况生时巧妙地顺应局势,这种能力让人惊叹不已。
而三清之间的默契更是如此深厚,仿佛他们彼此之间的心灵是相通的。
就在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