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族利用黎的尸体来制造麻烦,亦或是出于其他不为人知的考虑。
无论如何,这个决定都给后人留下了一个未解之谜。
黄帝在关键时刻毅然决然地折断了人道气运,这一举动虽然看似冒险,但却有着深远的意义。
他曾经运用黄金剑的力量,成功地劈开了一段时间的屏障,得以一窥人族最终的命运。
在那段画面中,黄帝惊愕地现,黎竟然再一次选择牺牲自己,而且似乎是为了拯救那个从天而降的神秘女子。
更令人震惊的是,他亲眼目睹了黎的尸体重组的场景,这一幕让黄帝心如刀绞。
面对这样的景象,黄帝毫不犹豫地将自身全部的功德都释放出来,全力以赴地建造了蚩尤的埋骨之地。
他希望通过这种方式,让蚩尤永远被埋葬在时间的长河之中,不再对人族造成威胁。
而所谓的洪荒上的埋骨地,不过是一个虚假的坟墓,用来迷惑世人罢了。
不仅如此,黄帝在这段短暂的窥视中,还看到了后世的一个地方,名为苍梧。
他预见到自己的子孙将会杀到那里,但最终却不幸命丧于此。
这个现让黄帝心情沉重,他深知这是一个无法改变的命运,但他仍然决定要为子孙们争取一线生机。
收拾好这一切后,黄帝转身直面广成子。
这位被黄帝提出人道的仙人,虽然空有一个帝师的名头,却并未从中得到多少实际的好处。
甚至在这一次与十二金仙的联手行动中,他们也未能抢到多少人族气运,这无疑让广成子感到无比的难堪和尴尬。
就在广成子准备对黄帝兴师问罪的时候,突然一道来自玉虚宫的法旨如流星般疾驰而来。
这道法旨带着无上威压,仿佛整个天地都在为之震颤。
广成子面色一变,急忙跪地接旨。
当他看完法旨的内容后,脸色变得极为难看,只见法旨上赫然写着让他立刻回归昆仑,并勒令他闭关思过,从此彻底淡出与人族有关的事务。
广成子心中一阵翻涌,一口鲜血差点喷涌而出,但他强忍着不让其吐出,而是用宽大的衣袖遮掩住,生怕被旁人看到自己的狼狈模样。
他缓缓站起身来,身体微微颤抖着,仿佛失去了所有的精气神一般。
他死死地盯着黄帝,眼中闪过一丝怨毒和不甘,然后用一种低沉而又充满威胁的语气说道:“人族,你很好!”
然而,对于广成子的威胁,黄帝却表现得异常淡定。
他嘴角微微上扬,露出一抹淡淡的笑容,似乎完全不把广成子的话放在心上。
黄帝心里很清楚,如今的人族已经不再是当初那个任人欺凌的弱小族群了。
即便他现在死去,人族的大势也能够继续坚持很长一段时间。
而且,他相信人族的未来一定会更加辉煌。
更何况,轩辕黄帝心中还有一丝愧疚。
他觉得自己愧对黎民百姓,如果此时被广成子所杀,或许他反而会感到欣慰多于难过。
然而,广成子最终并没有动手杀他,仅仅只是威胁了几句而已。
这让黄帝不禁觉得有些好笑,这样的威胁对他来说,简直就是不痛不痒。
自从广成子消失之后,黄帝深感人族展道路上的艰难。
他意识到,为了避免重蹈连山部落的覆辙,必须建立一套合理的制度来确保人族的持续繁荣。
于是,黄帝召集了包括仓颉、力牧、常先等在内的人族高层,共同商议出了一套禅让制的制度。
这套制度的核心思想是,当部落领年老或无法胜任领导职责时,应该通过和平的方式将权力交接给更有能力和品德的人。
这样一来,人族就能够在艰难的环境中保持前进的动力,而不会因为个别领的错误决策而陷入绝境。
然而,魁的离奇失踪让黄帝心中的紧迫感愈强烈。
他开始担心自己也可能随时离开人族,因此他加快了安排各项事务的步伐。
在这些安排中,有一项特别引人注目的举措,那就是对九黎部落最勇敢的战士的安排。
这些战士原本被迷宫所保护,但现在他们将按照自己的意愿被分别派遣到蚩尤的五处葬地。
黄帝希望他们能够成为人族最坚实的盾牌,守护人族的安全。
尽管九黎部落的人们对于蚩尤的称呼非常抵触,但黄帝并没有强行要求他们改变。
相反,他尊重他们的感受,并将他们定义为“黎民”
。
由于黎只吸收人族的青壮,所以后世的百姓常常将自己与黎民等同起来。
通过这些努力,黄帝为人族的未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禅让制的实施确保了领导权的平稳过渡,而对九黎部落战士的合理安排则增强了人族的防御力量。
虽然前方的道路仍然充满挑战,但黄帝相信,只要人族团结一致,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继续前行。
一般是指失去生存资料所有权的人,与炎黄部落的人族对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