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东京。
夜幕下的东京霓虹闪烁,但其信息传递的速度,远比灯光更快。
随着港岛发布会的信息通过电波和卫星信号传来,尤其是TVB卫星台的现场直播画面被各大电视台争相转播引用,整个日本的电子、通讯产业界仿佛遭遇了一场高烈度的地震。
《每日新闻》、《朝日新闻》、《读卖新闻》三大权威媒体的头版头条和紧急插播的新闻,都用上了极具冲击力的标题:
《通信革命!港岛企业抢先发布商用移动电话!》
《“传声RIA1”来袭,日本科技界面临严峻挑战!》
《亚洲移动通信王座争夺战开启,日本岂能落后?》
“港岛?那个以金融和地产闻名的弹丸之地?怎么可能!”
这是无数日本业内人士的第一反应。
然而,铁一般的事实摆在眼前——不是概念机,不是实验室样品,而是一款设计成熟、参数清晰、并宣布下个月就将正式上市销售的商用产品!
其集成短信功能、相对轻巧的设计和明确的上市时间表,每一项都像一记重锤,敲打在自诩为亚洲技术领头羊的日本业界心头。
电视评论节目上,嘉宾们面红耳赤地争论。
报纸专栏里,评论家们忧心忡忡地疾呼。
一个共识在迅速形成:移动通信是毋庸置疑的未来方向,而这个未来的亚洲桥头堡,绝不能被港岛抢走!
“必须尽快确立日本自已的移动通信标准!”
“政府应主导,加速蜂窝基站的基础设施建设!”
“只有肥沃的土壤,才能培育出我们日本自已的移动通信产业!”
类似的呼声在媒体上大量涌现,形成了一股强大的舆论压力。
这股压力迅速传导至产业界和政府部门。
日本邮政省(通讯部)的问询函件雪片般飞向各大相关企业。
而富士通、NEC、京瓷,以及处于垄断地位的日本电信电话公社(NTT)等巨头,也闻风而动,原本对民用移动通信还带着几分观望和矜持的态度瞬间转变,开始疯狂地招兵买马。
一时间,各大高校通信工程专业的毕业生成了抢手货,被这些公司以优厚待遇提前预定。
日本如此大规模、高规格的报道和产业界的剧烈反应,自然引起了驻日美国分公司高层的注意。
这些敏锐的职业经理人迅速将相关报道和分析整理成报告,发回了美国总部。
很快,经由《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等权威媒体的转载和深度报道,“浪潮科技”和“传声RIA1”的名字,如同一声惊雷,在北美大陆炸响。
全球科技界,为之震动!
一家名不见经传的港岛公司,竟然在移动通信的赛道上,抢跑了巨头摩托罗拉?
这简直匪夷所思!
---
美国,伊利诺伊州,绍姆堡,摩托罗拉总部。
总裁鲍勃·加尔文将一份《芝加哥论坛报》狠狠摔在办公桌上,报纸头版正是邵维鼎手持RIA1的大幅照片。
他面色铁青,胸膛因愤怒而起伏。
“耻辱!这简直是摩托罗拉的奇耻大辱!”
加尔文的声音压抑着怒火,“竟然被一个……一个港岛的公司领先了!马丁·库珀(摩托罗拉通信部门负责人)他们到底在做什么?这个该死的‘浪潮科技’是从哪个石头缝里蹦出来的?”
摩托罗拉,这家由保罗·加尔文于1928年创立的公司,凭借其在无线电领域的深厚底蕴和创新精神,早已成长为通信与半导体领域的庞然大物。
从二战中的步话机到后来的宇航通信,摩托罗拉的技术实力和冒险基因深植于企业文化之中。
他们投入巨资研发移动电话已有十年,原计划在几个月后隆重推出DynaTAC8000X,奠定行业开创者的不朽地位。
可现在,浪潮科技推出的这款RIA1,将他们的美梦击得粉碎。
站在一旁的,是负责战略分析的副总裁格雷格·布朗,他脸色凝重地将一份文件夹放在加尔文面前。
“鲍勃,我们调查了这家浪潮科技。它的背后,是鼎峰控股集团。”
“鼎峰?”加尔文觉得这名字有些耳熟。
“就是那位在好莱坞收购了环球影业,搅动风云的邵维鼎先生控制的产业集团。”格雷格提醒道。
“原来是他……”加尔文恍然,但随即更加困惑,“可他们不是搞娱乐和零售的吗?怎么会有如此强的技术实力?”
格雷格显然做足了功课,他翻开调查报告:“总裁,影视娱乐只是鼎峰旗下较小的板块。他们的核心是斯沃琪钟表工业集团和屈臣氏零售制造集团,这两个板块为他们提供了庞大的现金流和精密制造经验。”
“最关键的是,过去几年,他们不惜重金,从我们贝尔实验室、以及北欧等地挖走了大量移动通信领域的核心人才。”
“同时,他们在英国收购了一家原先有军方背景公司的一个通信部门,并将其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