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武科进士随侍左右,出身乡野,不仅有一身的好力气,还学文识字、懂兵法,是个做将军的好苗子。
这人家学渊源,虽然乡野出身,家中父母兄妹都是个顶个的好苗子。
燕飒茗问过意见后,将他家一锅端,而给出的承诺,就是在她手上,从此不再挨饿,除此之外,全凭能力。
凤翊卫中,男子女子皆有,进了凤翊卫,做个小侍卫,也有七品官职。
这是如今唯一绕掉世家、摆脱男女约束,男子女子皆可任职为官的去处。
“官家眼馋,别总往本宫的凤翊卫里盯,你那龙骧卫,本宫瞧着不错,何不送几个良才,入我凤翊卫。”
凤翊卫为燕飒茗独有,龙骧卫为昭明帝独有。
官家走的是精兵路线,就要家世清白,只忠心于他,愿意做陛下手上那把利刃。
燕飒茗走的是多元化发展路线,她的凤翊卫里,什么人都有,只要得用,不管哪里。
大皇女眼馋过来向母后讨要过,燕飒茗也割爱了几位给她。
大皇女为天下女子开女,最近悟到了一点,女子体弱,才更要习武强身。
此举不是为了向男子证明,男子能做之事,女子照样能做,只是为女子自身。
想透这点后,大皇女特意找了母后,向她求走凤翊卫中侍卫,捎带两名先生。
昭明帝见了,也日日来找小皇后要人,小皇后可自由出入皇宫,大多数时候,出去都不带着他,回来之时,她的凤翊卫里,就多了些人。
昭明帝不知,自己住了四十余年的京城,怎么在小皇后这处处是人才。
小皇后唯独选了许武进士,在昭明帝看来,就是武状元,也有不及这许进士之处。
又看小皇后将许武进士家中老小一并打包,就知一定有不凡之处,爱才心起。
“朕的龙骧卫,梓潼看上了谁,尽管拿去,只是你凤翊卫要与朕一换一。”
燕飒茗认真单独给昭明帝解释过好些次,她看中只是一些沧海遗珠,与朝中大臣无法相比,只是在某些方面有些天赋。
昭明帝不信啊,就是认为她的凤翊卫好,被要多了人,燕飒茗就不是要者不拒,全部都给。
“换吧,换吧,官家看中的,都换走,龙翊卫给够就好。”
朝堂之上的大臣,燕飒茗已经磨合,他的奉旨与官家的圣旨,都是一样。
这新选的状元郎,年纪大了,倒是不掐尖要强,很是圆滑,只是探花郎,亲眼见到帝后双圣临朝,有本启奏。
“高公公,去教一下探花郎规矩。”
后宫许久未进这么貌美的太监,高公公还希望这探花郎不识抬举,好送进宫里,博皇后主子一笑。
可惜,见到高公公,有听到他嘴里一句昭明十二年进士,探花郎什么都不敢说了,怕多说一句,就要与高公公结伴。
“这未央殿多好的去处,你小子这是不识抬举,看见那边的伍大人没,也是从皇后主子的未央殿出来的,现在可是正三品刑部尚书。”
进了未央殿,确实还能出去,但出去之后,有些东西就再也回不来了。
未央殿相当于一个特殊的学习机构,高公公是校长,大臣们被昭明帝和燕飒茗送去进修,凡是能出来的,最少都是官升一品。
未央殿进修的含金量是有的,关键是能够快速得到顶层上司的信任,瑕疵也是稍微有点,看伍大人的模样就能能知道。
“公公一番垂青,实在令晚生受宠若惊!晚辈初入朝堂,不过是一介寒门书生,承蒙圣上恩典赐下探花之名,可胸中所学尚浅,朝中诸事更是懵懂。
如今正是需要在御前、在六部前辈身边悉心学习之时,还望公公体谅晚辈一片赤诚,晚辈定当留在朝堂,兢兢业业为皇上尽忠。”
满天下三年只挑三个的人才,罕见有蠢才,探花郎执学生礼,言辞恳切,高公公砸吧砸吧,饶了这小子一回。
他也曾有过年轻气盛的时候,那时也认为自己身为御史大夫,就有劝谏之责。
“皇后主子,奴婢已经教了探花郎规矩,他往后,不会再犯。”
大臣们受皇后淫威已久,见到终于有毛头小子愿意跳出来,都想看热闹,可惜,皇后的未央殿许久未进新人。
在高公公向下走时,伍尚书已经在打量这位新入仕的探花郎,是个做太监的好苗子。
看探花郎反应过来,不免觉得可惜,若是真送去未央殿,探花郎那一刀,他亲自动手。
探花郎吃亏就在年岁尚小,平日里埋头苦学,教他的先生,也不多说皇后之事。
感受到身后目光全部挪开,已经湿了后背,刚才可是在鬼门关上走过一遭。
燕飒茗又做了一件好事,这位探花郎自请去南边,做一小县令,等在回京城时,带的是万民伞。
周家犯的大错,昭明帝不与周贵人计较,大皇子也受了牵连,从兵部出来,去了大理寺,掌司法。
大皇子知道能留下一条性命,就是父皇开恩,不敢抱怨,安心做着大理寺寺卿,还让大皇子妃带着孩子,日日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