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叔!”安建平也客气的招呼了一声。
等两人分别坐下,并泡上茶了之后,江文林才沉吟了一番,问着:
“建平,我好似听你哥说,你准备把村里的两块宅基地都让出来?”
安建平颇有些不好意思的摇了摇头:
“林叔,现在倒没有这种想法了。就是当时……有些急了,才会想到这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第十一章户口(第2/2页)
江文林微松了口气,格外语重心长的道:
“建平啊,要说起来我们两家也不算是外人。”
“你家要是真有急用钱的地方,回村子里来说一声。”
“毕竟前些年,村里哪一家没有受过你的帮助。”
“相信只要你愿意开口,多的没有,一家千百块的还是能给你凑上的。”
“那不用那不用!”安建平赶紧直摆手。
想了想,他干脆趁这个机会,试探的问着:
“对了,林叔,听说村里有不少鱼塘、桑田、花田一类的都没有承包出去?”
江文林无奈的看了一眼安建平。
他以为这只是江建平不愿意提缺钱的事情,才随意找了个话事情来转移话题。
不过这事,基本长期在村里的都知道。
江文林也就顺着安建平的问题聊了起来:
“村里确实还有不少鱼塘跟桑田、花田等都没有承包出去。”
“不过这些没有承包出去的位置,都不是特别好。”
“建平你大多数时间在城里,可能不知道村里现如今的情况。”
“村里现如今绝大多数人都在办农家乐或者是特色采摘,为了更好的招待客人,大家即使自家也有地,都宁愿去承包距离村口更近的位置。”
“毕竟这些位置,交通更方便,也更容易招呼客人。”
江村在还没有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前。
就以种植桑林、养蚕采茧,成了附近颇为有名的富村。
在安建平中专毕业,且以优异的成绩被留在城里的丝织厂后。
江村的蚕茧更是可以直供丝织厂。
于是,江村也更加大力的发展起了桑基鱼塘的模式。
这样的模式,甚至就是在实行家庭承包制之后,也都没有改变。
不过当时江村分地时,也采取了两种模式。
一种是适合种植粮食、蔬菜的,直接分给了各家。
另外一种,则是原本那些不适合种植的低洼、荒地等彻底开发出来,发展出来的桑基鱼塘。
还是由各家出人,进行集中管理。
所以在江村,属于村集体的土地面积一直不小。
后来,江村找到了更好的发展方向,可大部分的桑基鱼塘也一直没有动过。
只不过分配给各家的土地,变成了一块块的花田、果园。
再到现如今的农家乐开始兴起。
村里各家的事情都已经忙不完。
原本带领着整个村子致富的那些桑基鱼塘,花田等,就慢慢的荒废了。
最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