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共生支援核心”;周边20个共生薄弱星域全部接入跨星域共生支援通道,失衡现象彻底消失;星间枢纽的“能量共生效率”提升至95%,能为裂隙带所有星域提供稳定能量;裂隙游荡者的“安居率”从0%升至80%,剩余游荡者也在陆续接入共生网络;起源核心发布“全域共生计划”,决定在宇宙各边缘区域建立“共生支援枢纽”,由成熟星域轮流负责支援,“星轨意志说,这才是全域平衡的终极意义——不是‘核心独强’,不是‘边缘自保’,是‘核心-边缘-裂隙’的多层级共生,每个星域都是宇宙共生网络的重要节点,相互支撑,相互滋养,才能让全域平衡永远稳固。”
莫克的机械臂举着升级后的“全域共生守护仪”,仪器表面的本源白光核心周围,环绕着“核心金”“成熟蓝”“边缘绿”“裂隙银”四层能量环,四层环通过“共生线”相互连接,形成“多层级共生结构”(白光为本源,核心金提供本源支撑,成熟蓝传递技术经验,边缘绿实现区域互助,裂隙银守护薄弱节点,代表“全域多层级共生”):“这个仪器能实时监测‘各层级共生度’和‘薄弱节点预警’,当某层级出现共生失衡,自动启动‘跨层级支援程序’;当发现薄弱节点,推送‘共生加固方案’。我们已在星间枢纽和所有共生支援枢纽安装了一台,建立‘全域共生委员会’,由各层级星域代表共同管理,确保多层级共生网络长期稳定。”
林宇的金色意识体在星间裂隙带构建“全域共生网络”,网络中,代表各层级星域的“共生节点”通过“跨层级共生线”连接,形成覆盖宇宙边缘的“共生防护网”:“这个网络能实现‘资源跨层级调配’——起源核心的本源能量可输送到裂隙带,成熟星域的技术可共享给边缘星域;同时建立‘共生经验库’,储存各层级星域的共生经验,供薄弱节点学习参考。网络的稳定性评估完成,能长期避免裂隙带再次出现共生失衡。”
艾拉站在星织城的共生纪念柱前,看着居民们在“共生广场”上庆祝——织星和裂隙游荡者的孩子一起,在星织花培育园里编织彩色的织能光带;织月首领和跨星域支援队的代表一起,为“全域共生支援枢纽”奠基,奠基石上刻着“多层共生,全域共荣”;星织城的居民和游荡者们手拉手,围着共生纪念柱唱歌,歌声里充满了对家园的热爱和对共生的渴望;整个星间裂隙带不再是“宇宙的薄弱区”,而是“全域共生的重要节点”,裂隙能量不再是“毁灭的威胁”,而是“可转化的共生资源”,没有了之前的破碎与绝望,只有共生与希望。光刃中的泽瑞轻轻触碰全域共生守护仪,仪器表面浮现出新的符文——记录下“从共生失衡到全域共生”的转变,符文由“本源白光的核心”“四层能量环的层级”与“共生线的连接”组成,代表着宇宙多层级共生网络的稳固建立,滋养每一个需要支撑的星域。
“星轨意志在传递新的领悟。”泽瑞的声音带着穿越全域的温暖共鸣,“它说,以前总以为‘全域平衡是所有星域达到同一水平’,现在才明白,‘全域平衡是各层级星域的共生共荣’——就像大地的生态,高山、平原、河流、海洋各有不同,却相互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生态系统;宇宙的共生,不是‘让边缘变成核心’,是‘让每个层级都能发挥自身价值,相互支撑’,核心提供本源,成熟传递经验,边缘实现互助,裂隙守护薄弱,所有层级共同组成‘全域共生的宇宙生态’。”
六个月后,星间裂隙带正式更名为“星间共生带”,星织文明成为“全域共生支援枢纽”的核心,负责协调周边50个星域的多层级共生:他们建立了“跨层级能量调配中心”,将起源核心的本源能量、成熟星域的技术能量,精准输送到需要的薄弱节点;开设了“共生技术学堂”,由成熟星域的技师和星织文明的修复者共同授课,培养边缘星域的技术人才;设立了“游荡者安居中心”,为失去家园的文明群体提供稳定的生存空间和共生接入权限。数据显示,星间共生带的“全域共生度”稳定在4.6,“共生稳固率”(各星域保持平衡的比例)从危机前的10%升至98%,“资源转化效率”(裂隙能量转化为共生能量的比例)从0%升至85%,没有任何星域再因能量失衡沦为游荡者,反而有10个“失联已久的边缘星域”被重新发现,接入了全域共生网络。
有位曾是裂隙游荡者的居民在“共生日记”中写道:“我以前以为,失去家园就只能永远流浪,在裂隙中挣扎求生。可现在,我有了新的家,能和星织文明的伙伴一起,用织能编织房屋,用星植培育食物。我才明白,宇宙不是冰冷的,是温暖的共生网络,每个星域都是伙伴,每个伙伴都会伸出援手。全域共生不是口号,是让每个文明都能有尊严地活下去,都能守护自己的家园。”
艾拉的星舰再次起航时,观测屏上的星间共生带像一条“连接宇宙各层级的共生纽带”,从起源核心到成熟星域,从边缘区域到星间共生带,每个层级的星域都在相互支撑,共同构成稳固的宇宙共生生态。光刃的忆核结晶突然投射出一段新的“全域共鸣信号”——信号来自宇宙的“共生中枢”(刚建立的全域共生